第175章 盧氏懲蕭頤(第2/7頁)

那麽一個張難,當初有人舉薦的時候蕭寧便再三與之確定,這一個人可用是不可用。

人倒是原本就是梁州的,功績一報上來,又是前刺史舉薦,蕭寧見前刺史事事辦得漂亮,豈有不重視他意見的道理,蕭諶最後也決定,以張難為梁州刺史。

可是啊,千算萬算總是算不到,靠譜的人舉薦的竟然是這樣一個不靠譜的家夥。

一個月,才一個月竟然就鬧出戰事。

蕭寧現在連吃人的心都有。

有黑衣玄甲鎮守,山民休想占得半分便宜。

打仗沒有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用什麽樣的辦法才能保證梁州戰事停下。

北邊胡人的戰事方歇,現在南邊又鬧起來,大昌是不怕有人進犯,能少有戰事總是好事,蕭寧亦不樂意戰亂不休。

“唯。”蕭寧這直接的下令,也是蕭諶給的權利。天下事,若是情急之事,蕭寧可行便宜行事之權,天下兵馬及百官皆聽其調令。

這則詔書下達,三省六部其實都是有意見的,不過再有意見,當初蕭寧巡視,或是連這點權利都不給她,蕭寧能做得了什麽?

後來蕭寧回來,倒是想把這權利交還給蕭諶,蕭諶卻搖頭拒絕,意思也很明白,眼下這天下不太平,後續的事不知還有多少,且讓她留著,沒準什麽時候會用上。

當爹的信得過蕭寧,也覺得這則權利在蕭寧手裏,誰要是想亂來,哪有那麽容易。

況且若是不給蕭寧這權利,蕭諶想著事事都由他來處置,算了吧,他且偷個懶,讓蕭寧在前面頂著。

現在梁州的情況危急,蕭寧也就顧不上其他,連忙準備一應諸事,務必先定梁州。

玉毫亦想起這回事,知蕭寧的印章下發,各地收到消息定會遵從,毫不遲疑地選擇去辦。

歐陽齊提一嘴道:“遷都在即,鬧出這樣的事,未必無人拿來說事。”

這話蕭寧聞之只是一聲冷哼,“由著他們說了去。無非不過是指日子不對,遷都難道不是他們自大昌成立以來一直叫嚷著?不如他們所願地遷都回到舊京,他們便不樂意?誰管他們樂意或是不樂意。”

如此霸氣之言,也只有蕭寧說得出來,也無人敢懷疑蕭寧說笑。

“也是。”歐陽齊想起那群人就算有再多的心思,面對強勢如蕭諶和蕭寧一對父女,他們講理講不過,想動粗吧,完全沒有這能力。就只能是乖乖的聽從朝廷安排。

蕭寧算著日子道:“還是希望在遷都之前梁州事宜能解決。”

“想來崔刺史必不會讓殿下失望。”崔攸此人,真本事有,若不然也不能在危機四伏的情況下,成為蕭寧信任的人。

揚州之前由蕭穎經營,開了好局,同樣,輪到崔攸接任,崔攸一直辦得十分漂亮。

顧及梁州刺史蕭寧不算太了解,也正是因為如此,蕭寧與蕭諶提議,要將崔攸再留三年的揚州刺史。

***

蕭寧這邊等著梁州消息傳來,雍州亦收到梁州事宜,連同蕭寧對梁州刺史處置也送達。

只是蕭寧這反應之快,有人也想起一樁事,蕭寧之前巡視各州時,確實是得蕭諶所賜便宜行事之權,可是蕭寧巡視回來了,這不曾通過朝廷便調動刺史,以揚州刺史兼任梁州刺史,確定妥當?

妥當或是不妥當,由不得他們說了算。

至少在蕭諶這裏,蕭諶覺得很好,更是不吝嗇地當著眾人的面誇贊蕭寧,“調度有方,知天下安寧為重,甚好。”

得,人家完全不在意自家女兒直接下令行事,也不覺得這樣的直接下令有什麽好非議的。

“陛下,遷都在即,卻生出這樣的事端,是不是緩一緩遷都事宜?”於此時,終於有人找到借口了。

對啊,新都建成,參與的都是蕭諶他們的骨幹,以至於好些人都沒有插嘴機會。眼下生了旁的事,倒是大好的機會。

按他們說,舊京這京都挺好,至少他們班底都在那兒,若是能重歸舊京,他們自是如虎添翼。

可惜了,他們盤算得再好,不代表人人都要如他們所願。

於蕭諶而言,新建的都城,不說格局布局,只是一個由他們大昌自己建起的都城這一點,就足以讓蕭諶引以為傲。

由他們來開創新的一國京畿重地,往後大昌的國都就是他們所建的城池,想想便覺得心曠神怡。

至於舊京,提議他們再歸舊京的那些人打的何等如意算盤,蕭諶心中有數,正是因為有數,自不能如其所願。

作為一個皇帝,有前朝之例在,他是斷然不會容忍任何人用任何借口控制他這個皇帝,這個朝廷。

若是想讓天下太太平平的人,蕭諶願意聽之用之。

反之,想大昌不得安寧,同時也叫這天下再起爭亂,好讓人重新分利,斷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