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盧氏懲蕭頤(第4/7頁)

雍州不是說不好,只是地處北境,難免總是有不方便的地方,比不得舊京。

雖然遷都回的不是舊京,為這事蕭頤發表過意見,以為蕭寧也太事事欲自攬,這舊京有何不妥的,非要督建新都,費時費力,還不一定有舊京好。

對於這一點,難得蕭家上下竟然無人斥責於她。

就算不曾斥責,遷都可宜已然定下,斷然不可能改。

蕭頤無法,也只能與大家一般收拾行囊,準備遷都。

東西收拾好了,蕭頤這就要隨大家一道往新都長安去,不想卻在昨夜,盧氏傳她入宮,並無二話,只讓蕭頤留在雍州。

蕭頤當時叫盧氏丟出的話驚得不輕,不可置信地望向盧氏,以為自己聽錯。

錯是不可能錯的,盧氏放話,這就是她已然決定的事,誰也休想能改。

蕭頤驚慌失措的問為何?

盧氏的回答相當紮心,“你既不願意安分,亦看不上你侄女做下諸事,更想扯她後腿,我早先警告過你的話你聽不進去,我便不說了。普通的公主你不想當,我便讓你知道,不聽話在人是何下場。”

是的,下場,這就是蕭頤須為自己所做一切付出代價的時候。

之前蕭頤想破壞蕭評和姬則二人的感情,無論這二人之間有沒有感情,兩人成婚不過一年多,但凡不糊塗的人都知道究竟該如何行事。

蕭頤是姐姐,蕭評敬她幾分,她難道以為事事都能插手,亦或是以為能夠隨意左右他人的人生?

盧氏當時沒有立刻秋後算帳,一時不同她計較,並不代表事情在盧氏處過去。

一直忍著,等著,於今日,盧氏便讓蕭頤知道,縱然是父母都沒有無限容忍的時候,更何況如今他們蕭家早已不是從前的蕭家。

蕭家得了天下,已然成為旁人的眼中釘,肉中刺。稍有不慎,蕭氏或一無所有,闔族不存。

蕭家人,蕭諶縱然為皇帝,一直都謹言慎行,蕭頤仗著兄弟是皇帝,連打下半壁江山,為國之棟梁的侄女都敢輕視。如此不明是非,不分親疏遠近的人,盧氏若不將她治醒,往後她定會闖出更大的禍。

“其中原由,我與女婿已然說明,唐家的根基在冀州,這也好,你就在雍州好好地呆著反省,何時想明白,知道你最大的倚仗是什麽,往後不再做糊塗事,何時你再往長安去。”盧氏將原由道來,結論同樣也要道來。

蕭頤這一回是真知道怕了,急忙地想向盧氏告饒,求盧氏放過她這一回。

“你該明白一個道理,打你罵你是對你還抱有希望,若是我們連打你罵你都不願意,便是放棄你。如今你縱然有再多話,我也一個字都不想聽。”

是的,盧氏便如此當斷必斷之人。

難為蕭頤直到現在都不能明白,在蕭家裏,若說最懂得取舍之人,非是盧氏無疑。

一但盧氏做下決定,必然再不遲疑,更不會更改。

至此,無論蕭頤如何同盧氏哀求,直至今日依然想挽回,要一道遷都而去,終究不能改變。

這一夜蕭頤同樣求過唐師,這一位夫婿。

本以為唐師為此事所無措,她雖為蕭家女,亦是唐家媳,依唐師在朝廷中的份量,若是願意為她求情,她一定可以如願以償的一道往新都去。

只是蕭頤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什麽叫眾叛親離。

唐師很直接地告訴蕭頤,盧氏在決定此事前,已然同他打過招呼。最近這些日子唐師為免蕭頤鬧出更多事,正可謂殫精竭慮,眼下盧氏道將蕭頤留在雍州,其中的原因,唐師亦明了。

既是明了,唐師當日同意這親事為的是向蕭家表態,證明他是站在蕭家這一邊。

而蕭氏將蕭頤許配唐師,亦不過是向天下人昭示,他們蕭氏非不看重世族。

婚事一成,各得其所。

以至於蕭頤若是在他們兩族中起不到好的作用,他們為何還要捉著人不放?

唐師一心撲在政事上,看中的更是丞相之位,七相之一,鐵全和水貨都已年事頗高,何時退雖是未知之數,但當官之人,誰人不想當丞相那定是騙人的。

可是現在的唐師最大的問題不是來自於自身,而是蕭頤。

既如此,蕭家出面,要將蕭頤這個對他而言最大的問題解決,唐師如何舍得錯過。

一直不斷為蕭頤擦屁.股,話那是好說歹說,該說不該說的都說過,偏蕭頤一句都聽不進。

這讓唐師也在考慮,究竟如何處置蕭頤才好。

思慮再三,唐師顧忌的是蕭氏,觀蕭寧行事,那自是不用說,最是護短。

既然是護短的人,豈容他人損及家人。

可是放任蕭頤再這麽下去,就算坑不著蕭家,那也是要坑著他們唐家。

唐師一直都拿不準的事,沒想到蕭家人雖然是護短不假,同樣人家亦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