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姬則請入梁(第2/6頁)

若是一但有人能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都樂意之極,也會擁護這一個人。

尹山便靠著人心,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到今日,這幾乎大半山民民心歸他的結果。

接下來,接下來能不能一統山民,亦關系重大。

總而言之,暫時梁州事已緩,山民自己內部爭鬥,那同他們並無太大幹系。

無論與山民為戰為和,都只是為了梁州邊境太平,若能得太平,管別人打得再是天翻地覆,與他們何幹。

總算還好,梁州就算再生變故,也迅速平定,這讓有那想拿來當話柄的人,這一回也沒能如願。

可這梁州刺史吧,出了一個張難坑得大昌不輕,要不是先前蕭寧與南宮致遠打下基礎不錯,就憑這回事,簡直要叫梁州為之大亂。

張難定要嚴懲不怠,可誰來繼任梁州刺史一職,人選須得考核再三。

於此時,敬國公姬則請之。

這一請,請得人一愣,隨後不約而同地看向蕭評,這一位之前在雍州時為京兆府尹,如今遷了都,京兆府這位子還是由他來坐鎮。

可是姬則請之一事,有人只好奇一樣,蕭評願意讓這如花似玉的王妃往這邊陲之地,同山民打交道?

人選,蕭諶和蕭寧都不否認姬則是有能力之人,梁州之地,當初賀遂亦在此處安營,姬則與梁州頗有淵源,此時請以刺史之位前去,她也是想做些實事。

靠死去的兄長們,姬則成為敬國公,可是姬則是要成為像蕭寧那樣的人,實打實的做事,憑本事立足於世的人。

該爭的東西要爭,該做的事也得做。

梁州刺史,她也要去試試,看看自己究竟有能無能,是否能擔得起重擔。

可是,姬則想證明自己,這樁事蕭諶要做下決定,須得考慮蕭評。

是以縱然姬則相請,蕭諶望向蕭評問:“明王以為?”

“陛下用人唯才,若以為敬國公可用之,臣無異議。”蕭評表態,蕭諶掃過在場眾人,於政事堂議事,都是自己人。不過,夫妻間的私密之語,或是兄弟私底下說的話,都不太好當著太多人的面細說。

故而,蕭諶道:“此事,諸卿且退下,朕與明王細議後再決斷。”

這麽說話就是為了打發人,那是無可厚非,姬則和蕭評是否商量好,須得私下問上一句,問明白後,能不能任姬則為梁州刺史,再議,再議。

“臣告退。”作為聰明人,都挺自覺。

不過,若是姬則為梁州刺史,比起現在禦史之位,算是升官。這從地方歷練上來,往後未必不能進政事堂。

想到這兒,幾位宰相眼皮跳了跳,最終還是掩下,不作聲地退去。

這會兒剩下的就是蕭評、姬則,還有一個蕭寧。

上位的蕭諶走下來,“你們商量好了?”

有此一問,也是征詢他們的意見。

蕭評頷首,“子常欲建實功,我豈有攔著的道理。”

蕭寧的視線在他們二人身上轉動,兩地分離,這兩位究竟是好還是不好?

“就算欲建實功,不至於讓你們兩地分離,這一去最少要三年。”蕭諶提醒。

蕭評好不容易點頭娶親,別管因為什麽原由,能讓他點頭的人,這就是一個機會。

旁的,不過等著一個水到渠成。

誰承想,他們想當然,結果又橫生波折,瞧,姬則想往梁州去,夫妻要分離了啊!

蕭諶倒不是認為姬則不該往梁州去,可也實在擔心蕭評和姬則再鬧出旁的事,萬一這夫妻越發形同陌路,一輩子將就地過日子,蕭諶難以安心。

“當初陛下出征時,皇後留守雍州,可有不舍。陛下也說了,不過是三年罷了。”蕭評不以為然,拿來的比方,蕭寧倒是笑了。

對啊,不過是三年而已,等姬則回來,才算是真正長大,到時候有了實打實的功勞,姬則於朝堂之上,往後就能越發腳踏實地。

蕭諶正憂心呢,結果瞥了蕭寧一眼,注意到蕭寧笑容,“你倒是笑得出來。”

蕭寧頷首,“為何不笑。五伯一心為伯母著想,挺好。”

這倒也在理。

“再者,自來男子為官,為前途而遠離父母妻兒,本就是以家國為重的好事,怎麽輪到我們敬國公就不妥了?區區三年而已,這麽多年伯父不也一個人過了?有何不好的?”

蕭寧是講理的人,講的也是那麽一個理,且問問蕭諶以為,姬則出任梁州刺史一職,有何不妥了?

這要是換了蕭評請為梁州刺史,蕭諶還會有這諸多想法?

成功被蕭寧提醒一句,蕭諶意識到自身問題,“倒是我的不是,想岔了。”

不以性別為偏見的蕭諶,不知不覺間還是帶上幾分偏見,確實該改。

知錯能改的皇帝陛下,姬則與之作一揖,“殿下,臣蒙陛下大恩,更欲報陛下之大恩,故請陛下許之,讓臣出任梁州刺史。殿下在梁州種下的火種,也需要人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