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4頁)

林如海道:“恐怕是前者了。”

這世上致和帝最信任的臣子自然是賈代善,恐怕賈代善也是最了解致和帝的人。一塊通靈寶玉而已,賈代善為何星夜趕回京城,再也不過問軍中事?甚至最終郁郁而終?便是三人都和致和帝接觸不多,但從賈代善的行為便可判斷這位為君者的性格一二了。

三人都是聰明人,知道水滿則溢的道理,這個話題點到為止即可。

即便寧榮二府加上林家都想低調做人了,在朝野內外看來,這幾家卻是鮮花著錦,風光無限。

尤其周駿譽落罪之後,戶部尚書之位幾乎是沒有懸念的落在林如海頭上。

一部尚書是要職,自然也會在朝會上討論。但是眼下這情況,戶部尚書之爭遠不如之前的平安州節度使、京營節度使、兩江總督等職位爭奪激烈。

不過為了程序正義,蘇丞相依然走出班列道:“啟奏皇上,竊國巨貪周駿譽落網之後,戶部尚書一位空懸。臣以為戶部掌國庫錢糧,不可無人主持,戶部尚書之位應盡早確定了。”

致和帝照例是讓百官提名戶部尚書的人選。

其實滿朝文武都知道無論是從才能還是資歷,林如海都是此次戶部尚書的熱門人選。就是為了和這位將來的戶部尚書打好關系,也有人錦上添花的提名林如海,自然附議者眾。

但是林如海從兩淮鹽運上來不過數月,而戶部左侍郎楊暢已經在侍郎一職上熬了數年。

其實大多數官員的升遷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在一個職位上苦熬多年,等頂頭上司或是告老,或是升遷出了缺,才按部就班的升上去。如林如海一般自身有能力,又有機遇,抓住機會連升數級的反而是少數。

因而朝堂之上,也有不少人是熬資歷型升遷的擁躉者。若是今日剛提上來的林如海越過戶部左侍郎,日後自己也被人越過了怎麽辦?

因而朝會上有人提名戶部左侍郎楊暢,也附議者眾。

另外,也有人提議從地方的巡撫中選拔能人,空降戶部尚書。每每朝會上有重大人事任命的提名選議,皆有這樣的陪跑者,倒沒有什麽競爭力。

這次朝會上的爭論算不得太過激烈。戶部那一攤子爛賬太觸目驚心了,誰知道左侍郎楊暢最終會不會也被查出什麽來,鋃鐺入獄,爭尚書位他哪裏是林如海的對手?

林如海雖然剛升右侍郎不久,但是人家在江南的時候將兩淮鹽運治理得很好,升遷之前直接攔截了叛黨出逃;回京之後頭一樁事籌集京營軍餉,人家清了多年的積欠;再後來便是周駿譽接受調查,林如海實際上已經行使了戶部尚書的職權。

看看這漂亮的履歷,楊暢怎麽爭啊?哪怕有些官員支持熬資歷,想在官員升遷中形成熬資歷的潛規則,也不能得罪這位即將上任的戶部尚書太狠了啊,所以象征性的爭論之後,此事便定了下來。

林如海倒是希望朝上爭論再激烈一些。昨日夜裏還和兩位內兄討論了龍椅上那位的態度和寧榮二府以及自己的處境呢,今日自己就這麽眾望所謂的坐上了戶部尚書位,也不知道是福是禍。若是反對自己的人多一些,只怕龍椅上那位反而放心一些。

致和帝見朝上討論差不多了,便不辨喜怒的到:“朕亦覺得林卿極適合出任戶部尚書,著吏部即可辦理入職手續,明日起林卿上任。”

林如海走出班列接旨謝恩。吏部尚書出班列領旨。

朝上又商議了些別的事情,無非是戶部這次貪弊的陳年舊案審案進程,朝會便散了。

散朝的時候,致和帝看了司徒硫好幾眼。周家畢竟是司徒硫的外家,周家出這樣的事,司徒硫臉上保持著適度的擔憂,卻也沒瞧出別的了。

甚至林如海今日風光升遷,司徒硫都沒多瞧一眼,散朝之後,司徒硫直接入了後宮去瞧周貴妃。

這表現讓致和帝很疑惑,這次東宮和硫親王府的對抗,到底是硫親王府有野望,還是東宮低調數年之後,終於開始剪除對手?

一切都如賈赦所料,因為站的角度和立場不同,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眼裏,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散朝之後,林如海剛走出東華門,便有無數官員上來拱手道喜,林如海一一致謝。

賈敬極有耐心的等在一旁,等林如海和眾人寒暄完畢,二人一同回寧榮街。

周貴妃已經知道周駿譽的事了,這對硫親王府而言,是極大的打擊。前幾月因甄貴妃被打入冷宮,一家獨大、意氣風發的周貴妃臉上也有了憔悴之色。

司徒硫畢竟是前世奪嫡成功的人,哪怕被逼入絕境,也比之司徒巖鎮定很多。

當時一僧一道的事暴露,司徒巖方寸大亂,和甄貴妃密議的時候竟是打發了所有宮人,這也是引起致和帝疑心的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