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事端 一口鹽井引發的……(第2/2頁)

開了火,就算是安下了家。

煮了一只前腿和整個內臟,前腿肉和蘿蔔燉了湯,內臟煮七成熟後撈出來,切小塊用油和辣醬炒了,腌在壇子裏日後慢慢吃。給了老吏另一只前腿,余下的肉,用鹽和調味料腌了,也掛在火塘上方,燒松木取暖或燒茶水時,一並薰了。

在徐知安尚且不知她們來的時候,徐家諸人將日子過的如火如荼,溫暖踏實,只等給歸來人一個驚喜。

……

徐知安此時正在一個寨子裏,平息亂象。

南浦州有十七個大寨子,五十多個小寨子,其中有又鹽井和銀礦,不過,鹽井和銀礦的控制權都在蜀王名下,南浦雖是朝廷治下,然其中情況的錯綜復雜程度,絕不是三言兩語可說清楚的。

簡單概括就是,南浦的山民窮的滴血,官員窘的一比,而獨蜀王,富的流油。

關於蜀王種種,成都府各官員都向朝廷上過折子,不過朝中那位太過“仁慈”,又有祖宗遺令,只有蕃王不謀反,就得富養。這一養可不得了,蕃王們生育全沒了節制,只蜀王一脈,就近六千人了,整個成都府三分之一的稅收錢糧全用在了養蜀王一脈上,這且不知足,王府又借地利之勢,逐漸收壟不鹽井和礦脈。他們只知中飽私囊,貪婪不足,哪個能生出家國天下萬民之心呢,上不承皇天,下不承厚地,中間也擔不起王之責行,有了爵位權利,卻只管一味的盤剝扣索,逼出多次民變,折子遞到朝廷,朝廷也只出兵平叛,卻對蜀王之行事,一句不多責問。

此地的百姓,只識蜀王而不識朝廷,百姓如此,百族山民也如此,不過漢民百姓愚昧,被剝削了也不敢起反抗之心,而百族山民桀驁,被壓迫的狠了就會拼死反抗。

南浦最出錢的資源就是銀礦和鹽井,對於山民而言,銀子麽,到手裏也花不了,不能吃不能喝的,用處不大,沒銀子也能活下來,不過是艱難些罷了。倒是鹽井,著實要緊,人若不吃鹽,是很難活下來的,糧食本就不多,全靠山裏野菜度日,若沒了鹽巴,怕是活不過半年去;再一個,不吃鹽巴,身上就沒力氣,許多山民都是靠過力巴過活,若身上沒了力氣,家裏人要怎麽養活?

但事實上,事情並不是這樣一個簡單的認知,鹽井之事,當然是關乎吃飯的問題,還有更麻煩的一層,山民也是會爭權奪利的,鹽井之事,更關乎到他們的切身利益。

有時候,關乎到性命之事,反不甚重要,而關乎到利益之事,才能引發出許多事端來。

南浦一地,蜀王勢大,百族山民也不惶多讓,十七個大寨有時會聯合起來對抗蜀王的強勢貪婪,兩方一碰撞,常常會引發一場動亂,鬧的地方官員們焦頭爛額,叫苦不叠。

這一次也是如此,王府的府兵與幾個寨子的山民們發生了械鬥,涉案七百余人,死傷一百多人,而原因,竟只為一口鹽井的歸屬問題。

挑事端的人,早早逃逸了,府兵們也不敢多留,扔下死掉的人,早早撤回王府匿了起來,而山民,集結了四千多人,準備攻打蜀王府……稍有些理智的人見事端不妙,這才通報了官府。

然後,剛上任半月,還未摸清當地形勢的徐知安就被巡府遣來平亂。

巡府的意思,到這時候了,就不必追責前因後果了,別讓山民們暴動才是正事。

巡府自是收受了蜀王的好處,找個借口將這事壓了,不過對於徐知安而言,別管巡府大人的初衷為何,他要的結果,也是自己要的結果。

山民暴動,影響官員們的政績事小,引發的嚴峻後果才事大,總督府一旦摻和進來,傷亡肯定不小,這四千山民必是被定為逆民亂民,必要血腥鎮壓的,而始作俑者,不止不會被牽扯進去,極有可能會趁勢搶奪山民手裏僅剩的幾口鹽井。

但此時,憤怒的山民根本想不到這一茬,他們只想叫蜀王府血債血償。

完全說不通。

許多人說的口幹舌燥,首領依然不聽,不止如此,有些過激的山民還罵官員們是官豬,拿著叉戟就要打殺來勸和的眾官員。

幸而被首領喝止了,饒是如此,被山民們圍在一起的官員們也是面色如土的多,又驚又懼,又氣又恨,幾天下來,人都頹了一半,這樣冷的天,口裏硬是生出了火疔子,臉腫的都張不開嘴。

鬧不好,命都得交待在這裏。

苦口婆心也用了,威逼利誘也用了,球用沒有,這些蠻子還是要殺人放火血債血償。

徐知安因為太過年輕,雖任一州的知州,卻被所有官員忽略了。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知州大人就只看著,看著吧,萬一說了什麽不中聽的話,惹怒了這些蠻民,那事情豈不更糟了?

連著被忽略了許多天的徐知安:……哦?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