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他們村是一下子邁了一大步, 這一大步相當於別人要邁兩三步,遠遠地走在了前頭。這樣會不會犯了大/躍進的錯誤?調查小組的同志心裏騰起這個疑問。

他們村有工廠,這算不算割了社會主義的尾巴?以前的工廠都是國有企業的, 每一樣糧食、產品都有指標,中間每一個生產、銷售環節都需要批條, 現在隨便一個村都能辦工廠,市場豈不是要亂套了?

祝副處長叫祝山,他保持謹慎的態度。隨行的幾位同志翻著資料,表情愈發認真, 眼神中難掩驚奇。他們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拋出來。

“你們村的工廠是怎麽回事, 國家允許你們辦的嗎?”

蘇葉心一凜, 不愧是經委的同志, 一開口就切中要害。

歷史上三大改造完成後把私有企業歸為國有, 上溝村的果汁廠嚴格來說算是鄉鎮企業, 華國的鄉鎮企業萌芽於改革開放之後。在外人看來他們現在相當於打著集體的名義,挖社會主義的墻頭。當年富甲一方的“華西村”走的也是這條路子, 自己蓋工廠發家致富,變成了中國第一村。

現在蘇葉相當於扯了面“試驗村”的大旗, 把“華西村”和“小崗村”擰在了一起, 變成了上溝村。

“處長同志,請允許我給你們看一組數據,這是我們果汁廠的資料。”

蘇葉如數家珍地說:“起初這個工廠是為了解決我們村水果運輸困難才興建起來的。水果的保質期短,清溪縣地處偏僻,群山環繞, 交通不便, 想必領導們能來到這裏也發現了這個問題。”

祝山點點頭,臉上還沒褪去的菜色正是今早坐車給坐暈的, 這點他們深有體會。

蘇葉又說,“山嶺多、土壤肥沃,雨水豐沛的同時也給這裏帶來了良好的孕育果實的條件,經過阮儒良老師測量,清溪縣的土壤富含鉀、鎂離子,偏酸性,條件得天獨厚,說是萬裏挑一也不為過,這片土地孕育的水果肉質清甜、汁水豐沛,品質優良。”

“這批水果多半是爛在地裏、在運輸過程中折損。我們把問題和解決方法反饋到省委那邊,領導讓我們放開手試一試。清溪縣去年的財政收入是1021萬元,上溝村歷年的農業收入是十萬元,我們村的果汁廠在去年11月建成,它在短短兩個月內實現凈利潤三萬余元。

果汁投入市場之後反饋很不錯,我們接到了很多預訂的單子,截止年底前合計二十萬余元,它相當於改革前上溝村一整年的收入還要多兩倍。這個工廠的意義不止是解決了水果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它創造了財富。”

祝山心裏微不可見地嘆氣,難怪省委的同志同意建廠。經濟是卡咽喉的要事。

“不止我們村,整個清溪縣的水果銷路面臨同樣的困難。明年我們會面向整個清溪縣收購果汁。另外我們的工廠雖然屬於村裏集體所有,國有成分仍舊占大頭,政府給我們撥的生產設備和資金作為原始股份。”

蘇葉最後點出的這句話,徹底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果汁廠裏有51%的股份歸為國家,是為了扯面“國有”的大旗。雖然把大部分利潤拱手送給了政府,這年頭光明正大蓋工廠還是太冒險了。不過他們也沒有吃虧,碰到困難就找領導。

果汁廠蓋成後村裏的人成天想著到廠子裏上工,連帶著種水果的積極性也空前地大漲。馬支書曾經打趣地過去每年收水果都是累活,又累又不值當,大夥能推就推,收個橙子能收半個月。現在大夥明白水果能掙錢,天不亮就去摘果了。

祝山旁邊的一位同志聽了質疑地問,“聽蘇同志一番話,你們村對於發財致富這條路子研究挺深入。不過……你們村大部分勞動力都投入了這些副業,以後能保證糧食生產和研究?”

糧食生產才是農民的首要任務,是國家的立足根本,每個村子都像他們這麽搞恐怕國家糧倉危矣!

蘇葉心想:死貧道不死道友,明明個個聽得都挺滿意的,拋出來的話卻一個比一個坑。相比之下張英領導真是十分善良可愛了。

敢情上溝村的成績算不到這群經委同志頭上,真不用他們憐惜呀!這真是親爹和後爹的區別。

不過她面上仍是笑眯眯地回答:“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們村當初在探索這條路子時耗費了很多力氣,才能確保穩定糧食的生產、幸不辱命完成國家交予的指標。

首先,我們村實現了機械化,它極大地節約了勞動力。原本十畝田需要15個壯勞力,實現了機械化後一個人可以管十畝田。

其次,省裏給予我們的政策極大地鼓勵了生產積極性,只要交夠國家的糧食,剩余的都是我們自己。為了多分糧食,農民就會自發地多幹活。”

“第三,我們村有一套嚴格的工資分紅制度,實行‘計件制’的工分評定制度,把任務分成最小的單位,多勞多分,它把原本需要三五個勞動力完成的工作量,縮減成用一個勞動力完成。避免滋生懶惰、吃大鍋飯、拖集體後腿的行為,實現勞動資源的最優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