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3頁)

馬根生一聽是恩人,立馬爽快地說:“人家幫過我們,那我們確實得拉它一把。”

村委們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地商量著,雖然他們知道糧食珍貴,但一機廠是幫過他們的恩人,那就不是外人。

他們齊刷刷看向蘇葉,“蘇老師,我們給多少糧食給它合適?我們算了算湊個三五噸有點困難,但兩三千斤糧食是絕對沒問題。”

老支書沉吟許久,組織著語言說,“我們去年收的糧食很多,每家每戶能勻出不少糧食。不過今年蘇老師不是計劃從城裏招更多畢業生下鄉嗎,這些知青的口糧我們得留出來。”

蘇葉搖頭,笑著說:“那倒不至於,咱們的糧食也不是白來的。按比市場更便宜的糧價賣給他們,已經算是幫了很大的忙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糧食的錢他們還是能出得起的。但進行大額的糧食交易是違反市場規定的。

蘇葉想到了一個法子:“借個由頭把糧食給他們。讓機械廠的工人來鄉下教咱們技術,我們支付他們酬勞,用糧食來抵酬勞。”

老支書用力點頭,“我看成!”

不是白給糧食,老支書是舉雙手贊成。

“我們村確實挺需要幾個技術工教我們修機器。我們上次買的那批榨汁機經常壞,要是趕上今年水果豐收、大夥搶著生產的節骨眼壞了機器,那得耽擱多少事!”

不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起碼要懂得感恩。人家當初在那麽困難的時候買下他們的茶葉,現在他們資助些糧食給他們也沒啥。

村民們聽說要把糧食撥一部分給機械廠,私底下按市場價賣給他們,沒有一個反對的。他們現在啥都缺,就是不缺糧食。家裏的糧倉囤得滿滿的,一看足夠吃三年。

雖然說自己拿糧食到黑市還錢可以賣到更多錢,但是賣給機械廠意義是不一樣的,那是賣給曾經的恩人們!

只要記起鬧饑荒到處餓死人的日子,沒有人會忘掉是誰拉了他們一把。

上溝村代表很快聯系了機械廠,劉廠長正在為籌糧食而焦頭爛額,他在電話裏聽到馬隊長要送糧食給他,一個大男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差點要落淚。

他趕緊撥了一批資歷最老的技術工,要了一輛卡車萬分期待地直奔上溝村。

劉廠長來到村裏那天,馬根生負責接待他。

他指著那一筐筐糧食說:“劉廠長您好,這是我們村送給機械廠的糧食,這裏有一千斤的糧食,分別是玉米和小麥。”

劉廠長數了幾十張大黑十出來,厚厚的一沓轉交給馬根生。

馬根生拒絕了這筆錢,“錢就不必了,這是我們村送給一機廠的。那邊的糧食才是需要花錢買的,因為它是村民從自己的口糧裏勻出來的,精細糧按統一的市場價格收購,紅薯按市價的一半就可以。”

劉廠長感動得一時之間找不出言語,“為什麽……這些糧食太珍貴了。”

黑市裏不要糧票的糧食價格都翻了兩三倍,他們憑什麽能買到這樣廉價的糧食?大家拿著糧票去糧站買糧食,三斤精細糧裏還摻著一斤紅薯。可是上溝村賣給他們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黃澄澄的玉米。紅薯甚至可以半價購買。

馬根生笑吟吟地說,“廠長可能貴人多忘事,忘記了。我們村前年賣了六百斤茶葉給一機廠,我們靠賣茶葉的錢籌到了救命糧。”

馬支書佝僂著腰,用昏花的老眼看著劉廠長,認真說:“我們農民向來講義氣,土地養活了我們,我們就精心耕種它、愛護它。誰幫助過我們,我們也記在心上!雖然我們力量很微薄,幫不上什麽大忙,只能掏出這點糧食。”

“你們拿去吃吧!”

他聽得感動極了,淚水含在眼眶裏,恨不得當場跪下給他們磕幾個頭。“原來是你們。多謝父老鄉親了!”

一機廠拉走了五千斤糧食,卡車拉了好幾趟才拉完。同時他們派了一批骨幹工人下鄉,給他們修理機器,教他們日常如何對機器進行保養,教他們簡單的故障維修原理。

……

看著大卡車一趟趟地把糧食拉回工廠,阮儒良不由地隱隱地皺眉,“一機廠我知道,它以前是C市的招牌。”

沒想到這種大廠也差點破產倒閉,他頓了頓說,“我們看似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落到實處,只不過是喂飽了幾百口人。一個村子還是太小了。”

他想的是讓整個市恢復饑荒前的水平,讓所有的人都不再為糧食發愁。

何老師心想能喂飽幾百口人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小破村原本條件就不怎麽樣,短短兩三年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嚇人了好不好,“阮老師,別想那麽多,一口吃不成胖子。”

蘇葉感覺阮儒良平時不是這種輕易說喪氣話的人,大夥回去之後,她私底下問他,“阮老師是什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