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戰鬥的顏色(大結局)(第3/10頁)

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兩人曾經是競爭對手,鬥了個你死我活,後來兩人又攜手合作,二十年的時間將富康工程打造成一流的工程機械企業。

如今這位老朋友要離開了,或許這只是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李衛東的那些老搭档們也會一個個的從時代的浪潮中退下來,包括李衛東在內,也無法抵擋“歲月”的侵襲。

“老丁,我看你身體還康健的很,要不再幹兩年吧!”李衛東最後一次挽留到。

“衛東,我能明白你的意思,我幹了一輩子了,要說累吧,也真的累了,但要說舍得吧,也真的舍不得!可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這一代人的使命已經結束了,所以我要退下來,將舞台給年輕人!”丁友亮有些感慨的說道。

丁友亮去意已決,李衛東也不再挽留,他開口說道;“老丁,那你退休之前,再幫我最後一件事。”

“什麽事?”丁友亮開口問。

“我打算擴大輕型和小型工程機械的生產線,至少要將產能擴大到現在的三倍。這牽扯到生產的磨合,產能的調配,上遊供應鏈的供給,交給別人做,我真的不放心。”李衛東開口說道。

丁友亮眉頭一皺:“輕型和小型工程機械技術含量不高,利潤也不大,賣幾十台都不如一台高端機械賺得多。有必要擴大生產麽?”

“利潤是不大,但是需市場求量大啊,咱們擴大產量的話,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李衛東開口說道。

“市場需求量是大,可競爭也非常激烈!像是小型工程機械,國內很多二三線企業都能生產,國際上能生產的更是一大堆。咱們要想賣的出去,就得打價格戰,利潤就是會降低,頂多是賺個吆喝。”丁友亮繼續勸道。

“老丁,你太高看國外供應鏈的韌性了!”李衛東笑呵呵的說道。

此時的李衛東,已經開始為幾年後的疫情布局了。

幾年後疫情籠罩全球,對於工程機械產業最大的影響,並不是產品端的銷售,而是上遊的供應鏈。疫情破壞了全球的供應鏈體系,導致很多零部件的產能不足,或者無法及時運輸,使得企業的生產充滿了不確定性。

在這種情況下,發達國家的工程機械企業選擇盡可能的保障高端產品的供應鏈穩定,畢竟高端產品利潤要更高,自然要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高利潤的產品當中,來保證足夠的利潤。

所以去看那幾年的工程機械展,諸如卡特彼勒、利勃海爾等國際巨頭,展出的都是最高端的工程機械,而且還不怎麽缺貨。

中端產品的話,發達國家的企業還在生產,只不過供應鏈不不確定性太大,產品不能保障產品穩定供應,經常會缺貨。

而利潤比較少的低端產品,比如輕型和小型的工程機械,則直接被國際巨頭所放棄。他們即便是想生產,也沒有供應鏈提供零部件。

與之相比中國的供應鏈顯然更具有韌性,受到疫情的影響並不大,因此國內的企業依舊可以生產中低端的工程機械。

全世界這類產品的訂單,也都湧向了中國。國內一些三線的工程機械企業,都有機會接到幾百台的國外訂單,甚至因為訂單來的太突然,出現了延遲交貨的情況。

對於李衛東而言,這是一次搶占市場的絕佳機遇。

中低端工程機械利潤不高,是相對高端工程機械而言。

若是放在整個制造業體系當中,工程機械也是有技術門檻的,即便是生產低端的工程機械,產品附加值也要高於制造業平均水平,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如果不是因為全球供應鏈出現問題,發達國家肯定不會主動放棄這部分市場。他們會繼續憑借著自己的品牌優勢,占據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而一旦這部分市場份額被中國制造吃下,讓中國制造建立了供應鏈和成本的優勢,發達國家再想重新奪回來可就難比登天了。

……

又到了北海道農機展的時間。

李衛東在會場內逛了一圈,然後又回到了富康集團的展台,看到展台前不少駐足的客商,李衛東忍不住長嘆道:“當年第一次來北海道參展,就帶了幾台家用割草機,那噪音大的頂的上拖拉機了!”

旁邊的嶽安全開口說道;“那時候我還在部委,當時聽說有咱們中國有參展企業能在北海道農機展拿下巨額訂單,還以為是同事給我開玩笑呢!”

“是啊,那個時候咱們技術落後,中國農機哪有人問津啊!參展的全部中國企業只分到一個展位,我想蹭展都沒蹭的上,最後還是托了日本朋友的關系弄到的一個展位。”

李衛東說著指了指周圍,繼續道:“再看看現在,咱們國家的參展企業可不少啊,已經僅次於日本企業了。反倒是一些歐美企業,已經不見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