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遍全球的曲子!(第2/4頁)

他所在的族群原本歷史上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最後只剩下了四十五個人。

而莫西幹人巔峰上千萬人口,現在在米國不到五十萬人口。

經歷過這種無聲的消亡後,他才創作出了這首曲子。

當他把他創作的版本放出來時,已經是電影拍攝的二十多年後了。

僅僅用了幾天時間,瘋傳整個世界!

從他的角度,看這首音樂,是完全不同的角度。

看到美洲,所有的文明,在他眼中,都是歷史被破壞後留下的垃圾。

廣袤的草原上的一切,都空如無物。

只在群山之巔,在淒涼的沙漠保留地,才有莫西幹人生存著。

以他的角度,站在群山之巔,一眼望去,曾經遍布大地人口逾越千萬的莫西幹,最終消弭。

有感而發。

喔哦哦哦,這樣的吟唱,可以理解為是對歷史的悲憤。

可以理解為是對入侵者的仇恨。

可以理解為是對滅頂之災的無力。

可以理解為是失去了所要守護的一切,孤獨的靈魂流浪在大地上。

可以理解為是在罵臟話。

因為,沒有語言和文字,能在短短三分十九秒裏說清楚一切,而且,就算有這種語言文字存在,也不可能發的出去,更不可能被允許瘋傳世界。

所以,只有蒼涼的無聲的吟唱。

如同呼嘯。

如同悲歌。

美洲的原住民音樂,就像是展翅的雄鷹,它可能折翅,可能蒼老,可能無落腳之處。

但,永遠空曠而寂寥。

歌聲優美卻不優雅,因為太過慘烈。

歌聲深入靈魂卻找不到落腳之地,因為世間再無文明的輝煌。

究竟是武力代表著文明,還是暴力代表著文明?

《最後的莫西幹人》就像是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說。

傳說二次大戰時,一個米國空降兵,親眼看到自己的莫西幹戰友,在跳傘後,沒有打開傘包,而是張開雙臂,俯沖而下,墜入群山之中。

得到永遠的解脫。

就如同雄鷹,永遠不可能落在人的手臂上,只會摔死在大地之上。

站在人類手臂上的,就不再是雄鷹,而是寵物,一只背叛了天空的牲畜。

《最後的莫西幹人》憑借本身就非常火爆的《暗金之聲》黑幕風波,瞬間席卷整個短視頻平台。

誰也沒想到,有一天還有一首這樣的音樂,在中文互聯網上橫掃一切。

那美洲叫做安塔拉,在國內叫做排簫的樂器響徹之時,猶如蜿蜒的河流,在山谷之中永遠找不到離去的道路。

蜿蜒,無盡。

與全曲本身的廣闊寂寥如同兩張大手,撕扯著心靈與靈魂。

讓呼嘯的吟唱,染上了徹徹底底的悲涼。

為命運做出了注腳。

那是一種不能稱之為不甘,不敢不甘,但又無可奈何的意味。

恐怕除了莫西幹自己的語言,也很難有人形容清楚這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中文短視頻平台,《最後的莫西幹人》橫掃無敵。

短短三天,六十八個萬贊視頻,三百一十個有百萬觀看視頻,歌曲被六千三百多視頻使用。

當然,其中很多人的視頻,有自己的內核,有自己的內容,但至少他們選用了這首歌作為BGM。

這首歌流傳有多廣,陳寅就被罵的有多慘。

可以說是慘目忍睹。

中文互聯網上火爆的東西,總是有人發去英文互聯網,想看看外面的人如何看待。

以前或許有人看有人聽,有人覺得精彩,就比如《平凡之路》在油管現在已經有了七百萬次播放。

但是,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破圈之作。

只到《最後的莫希幹人》到來。

華國人聽了它會覺得好聽。

然而原住民聽了它,想流淚。

雖然莫西幹人已經幾乎消逝在大地之上,在北美兩國合起來不到一百萬人口。

但是,整個南美,還有四千多萬原住民。

這些原住民,聽到這樣的音樂,還以為是自己人寫的,這麽久了終於出了一首精彩的原住民音樂。

於是瘋狂的傳播著這首歌曲,喜歡上了這首歌曲。

從巴塔哥尼亞到北極圈沿岸,到處都是《最後的莫希幹人》在傳播。

雖然這些人人口不算特別特別多,但是這麽大的基數下,歌曲也開始朝著其他人群擴散。

如此洗滌心靈,激蕩胸懷的音樂出現,被很多人傳播著。

最奇葩的是,各大音樂軟件上,找不到原曲,所以公告牌上根本沒有這首歌。

大家聽得全是盜版。

而且,在華國,大家因為對各種美洲歷史不熟悉,所以很多人聽了這首歌,覺得好聽,但是不知道歌名,或是記不住歌名。

但是在美洲,大家一聽就知道莫西幹人什麽意思,很輕易就記下了這首歌的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