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頓(第3/5頁)

太子妃自打進門以後,就將自己的名聲立住了——在皇家媳婦裏,她要做最賢的。在對待長輩上頭,她也要做最孝的。

佛經她抄,別人請安早晚一次,她一日五趟地問候。

即便早上已經和太子去請過安,她晌午、傍晚還是會去乾清宮問一句的,為了避免打攪康熙或惹人厭煩,她會視情形或是送上自己的針線、或是幾樣小食,或是叮囑下人要仔細伺候,並不是莽莽撞撞地求見。而梁九功素來偏袒毓慶宮,每回太子妃過來,甭管見不見,他都會在康熙面前提一嘴。

除此之外,她每日都去陪皇太後說話、打牌,還特意命石家人去科爾沁部接來了以前伺候過皇太後的老仆人,讓她進宮來做些太後愛吃的蒙古菜、告訴太後科爾沁部的各種事情,懷念懷念幼時的事。

這件事她辦得極合太後心意,太後甚至拉著她的手落了淚,說這麽多年唯有太子妃真心想著她、孝順她。在康熙給太後請安的時候大加褒獎,投桃報李地諫言道:“今年親蠶禮,哀家倒覺著該讓太子妃主持了,這孩子事事妥帖,實在是難得,皇上選的人果然錯不了。”

親蠶禮原本應當由皇後主持,但中宮空懸,自打溫僖貴妃逝世後,每年的親蠶禮都由四妃輪流前往先蠶壇舉行親蠶大典,這是執掌宮闈之前的必由之路,也是皇太後對她未來國母身份的重要認可。

皇太後的話分量極重,康熙雖未發明旨,但德妃卻已恰到好處地抱病了——今年原本是輪到她主持的。誰能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呢?何況這是太後願意給太子妃的臉面,她哪裏敢相爭?聞弦歌而知雅意,德妃便只好病了,她既病了,由太子妃來主持親蠶禮也理所應當了。

康熙因德妃遞的台階遞得正好、遞到了他的心坎上,在上書房誇獎、賞賜了十四阿哥多次,還特意打發太醫院院正為德妃請平安脈,賜下補品若幹,給足了永和宮臉面。

行親蠶禮需取用皇後鳳印、寶冊,但親蠶禮後,皇上若不發話,誰還真的去找太子妃要鳳印不成?四妃都是宮裏的老人了,再不情願又如何,太子妃有皇上、皇太後站在身後撐腰,她們都得避退三舍。

以後後宮上下,就得聽太子妃的了。

所以在毓慶宮裏幾個孩子、側福晉都陸續去種痘以後,太子妃便主動找了太子爺,向他說明自己的心意:“弘暄年紀大些,身邊哈哈珠子、太監、乳母也都得力,又有額楚大人看顧,臣妾不需多費心;但弘晳、額林珠年幼,臣妾如今恐怕分身乏術,為此,臣妾有兩件事想請您示下:

頭一件便是兩個孩子暫且交給皇瑪嬤看顧,您看行麽?五阿哥出宮建府,他的孩子們又不能時時進宮盡孝,皇瑪嬤膝下空虛,嘴上不說,實則頗感寂寥,額林珠性子活潑嘴甜,弘晳懂事聰慧,正對皇瑪嬤的脾性,臣妾想著寧壽宮清靜安定,對兩個孩子也好。臣妾也好能騰出手來,熟悉、接納後宮諸事。

第二件事便是,臣妾想請您請旨升唐格格為側福晉,她多年管家任勞任怨,從未出過大錯,您今年要出遠門,這毓慶宮裏大小事情總要有個老人統領,唐格格若只是個格格,怕她壓不住下面,而她伺候您這麽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值得一個側福晉之位。”

太子妃只字不提程側福晉來管家,是早已料到太子會帶她出去,所以她需要提另一個能壓得住陣的人來做幫手,這樣她就能放心在外頭把後宮權吃下來。

畢竟太子爺在皇上面前不可能像她一般為人處世,很多時候他還得避嫌,但太子妃不用,她有著女人天然的優勢也是悲哀——皇上會疑心太子,卻不會認為她有什麽不臣之心。

她自小要強,接過鳳印以後,她自然要全身心放在上頭,她不許自己出一點錯。她就是要讓宮裏宮外那些曾經笑話她、笑話石家的人都親眼看著,看著她手握權柄,她要證明給那些曾經幸災樂禍的人看,石家是能幫上太子的!

哪怕石家只剩下她一個,也決不容人踐踏、小覷!

胤礽從太子妃眼裏看見了火焰般騰空而起的野心,他端坐在上,太子妃跪在地上,但她的眼神坦誠無比,他知道她多半是為了石家,微微頜首,但還是看著她輕輕問了一句:“這是你想要的、想做的事情嗎?”

太子妃怔了怔,她沒想過太子有一天會問這句話。

但她沒有猶豫,堅定地點了點頭。

她入宮,就是為了重振石家,這也是祖父和阿瑪的遺願,她一定要做到!她已占了大位,用不上靠寵愛活著,也沒辦法將太子爺當做平凡人家的丈夫,太子爺也不是,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當做未來的皇上、半君來尊敬。

“那就去放手去做吧。”胤礽沒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