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遺山山人(第2/4頁)

言談之中,驛丞自言是忻州人氏,貞祐之難中為避兵禍,舉家逃難到河南之地,天興年間蒙軍南征,他與妻子逆向而行,逃到河朔之地,後來便在這小城中擔任驛丞,倒也清閑安穩。

老者聞言十分驚訝:“竟這樣巧!老朽也是忻州人氏!”

驛丞不想竟遇到同鄉,喜出望外,握著老者的手,不住地問起家鄉近日情形,說到少年時歷經貞祐之難,家山盡毀,不覺潸然淚下。一時止了淚,卻見妻子在一旁不住地看向那老者,神色間若有所思,便問她道:“九娘,你總看著老先生做什麽?”

那喚作九娘的婦人笑道:“沒什麽,就是總覺得先生眼熟,似是從前見過。”

老者忙道:“夫人莫非也是忻州人氏?”

驛丞笑道:“她是汴梁人,不曾到過忻州。”

老者怔了一怔,背脊微微垂了下來,神色漸黯,苦笑道:“汴京……”

瓊林苑、龍津橋、豐樂樓、榆林街、東華門……眼前似有無數倚馬斜橋、青春意氣的舊時光一幕幕閃過,轉瞬與舊時光中的故國故人一同消逝,最終凝成黃卷上一個個冰冷的文字。

他眼角忽有淚水沁出,忙用手揩去。

九娘見那老者被勾起亡國之痛來,站起來對丈夫和言笑道:“你陪著先生吧,雪兒一個人在家裏,我放心不下。”

驛丞攔住她笑道:“你常說這平山城沒人懂香,今天好容易遇到行家,怎麽就走了?不必擔心回雪,我讓同順去接了她來。” 說著便喚驛差去接女兒。

九娘聽了,盈盈一笑,復又坐下,老者也微笑道:“說起香道,這宣和禦制香在靖康之後失傳已久,夫人是如何學會合制的?”

九娘垂眼看向那博山爐,只見香已燃盡,幾不可聞地低嘆了一聲,又往臉上重新添上了笑容:“我從前在汴京時,侍奉的主人常常合制此香,所以學會了。”

老者點頭道:“原來如此。此香冷峻蘊藉,少有人喜愛,貴主上倒是興味超逸。不知是哪家的學士?”

九娘笑道:“並不是相公學士,是個閨閣女子。而且她合來卻不用,平日起居坐臥處用的,只一味龍腦。”

龍腦又稱瑞腦,不似宣和禦制香冷峻,卻更為純凈清雅,常作禮佛祭祀之用,那老者十分訝異:“閨閣女兒竟喜愛龍腦,貴主上必非尋常。只是不知……”他原本想問此人如今去向,卻想起壬辰年間汴京城破,蒙軍長驅直入,宗族仕宦無一幸免,想來那品性超逸的女子必已罹難,便住了聲,不再詢問。

正在默默無言之際,忽地門外輕快的腳步聲響,一晃眼便見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女小跑著跳進屋裏,抱住九娘笑著脆聲喚道:“娘!”

驛丞與九娘異口同聲地責道:“怎麽這樣無禮?”那少女聽到父母責怪,悄悄吐了吐舌頭,又轉向老者,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禮。老者見她所施者並非民間常禮,卻是昔年汴京宮中的禮儀,心中越發奇怪,便道:“不敢當姑娘如此大禮。”

驛丞向老者笑道:“小女回雪,自幼被寵慣壞了。”

老者心中更是訝異,問道:“令千金的芳名是……”他先看向驛丞,很快便轉頭望向九娘,“‘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九娘微笑頷首,驛丞笑道:“正是。她母親起的名字,說是有這樣兩句話,我卻總記不住。”

老者笑道:“是《洛神賦》中的句子,想是夫人喜愛《洛神賦》,或也是貴主上昔年所授?”

九娘垂眼笑道:“是,我今日所知者,多半是承她當年所授。”又對那少女道:“雪兒,這位翁翁的學問是極好的,你平日那些不能解的,倒可以請教這位翁翁。”

那少女莞爾一笑,左邊臉頰上現出淺淺一個梨渦,十分清妍。她笑吟吟地道:“不知先生怎樣稱呼,莫非您就是中州大俠?”

那驛丞忙喝道:“越發放肆了!”又轉頭向老者道:“小女無知,失禮之處,先生多多海涵。倒是我也疏忽了,只顧著閑談,一直未請教先生高姓尊名。”

那老者連連擺手道:“不敢當。老朽元好問,草字裕之。”

此言一出,余者三人盡皆大吃一驚。所不同者,那少女萬分驚喜,不期在這小城驛館之中,竟能遇到名滿天下的文壇領袖;驛丞十分驚訝,倒不知該如何款待這位昔年官居知制誥的大才子;那九娘卻在一驚之後愴然動容,蹙眉點頭道:“原來是元內翰,怪道有些眼熟。”

元好問奇道:“夫人曾見過我?”

九娘笑嘆道:“‘六十人中數少年,風流誰占探花筵。阿欽正使才情盡,猶欠張郎白玉鞭。’那時節,先生正值盛年,我也不過雪兒這般年紀……轉眼間,快三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