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兩京十六省(第3/3頁)

都察院專管糾察彈劾,大理寺則更名為大法院,它不會再只於京城設立。諸省府州縣,大法院也會派員參與提刑序列審案,作為一道獨立的記錄監督程序。

司法上的改進,朱厚熜如今也做不到更好的層次,只能盡力加強這方面的專業性。過去,那都是地方一把手說了算,他們又能分出多少精力去審理案件?

這一屆國策會議,真的就是對大明最系統的一次改變和定調了。

上承新法已經鋪開的諸多思想,下奠大明百年制度之基。

朱厚熜看著他們,緩緩說道:“想必卿等也漸漸體悟到了,這國策會議,將來便是為大明定規矩、定律條、定計劃、決議重臣人選的場合。國策會議之余,便是各司其職。今後,國策會議上席位只怕還會變多,像是沒那麽顯要了。”

眾人默默聽著,那確實是這樣。最開始哪有這麽多人,現在參策也漸漸不是重要職位了,反倒像是一個必要的資歷。

國務殿九人,是民政之巔。軍務會議幾要員,是軍政之巔。一總輔,一總參,便是皇帝的文武兩臂膀。

“但別因為參策不那麽險要了,便輕視國策會議。”朱厚熜凝重地說道,“這裏要商議的,都是區區一部兩部,數員重臣不能確定的大事,是大明往何處走、天下臣民如何行止的大事。這裏,更是關起門來爭吵,再統一意見,即便心有不認同也需要遵從集體決策的地方。國策會議上穩當,大明便穩當。”

費宏目不斜視,他知道皇帝提醒的是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參策席位之爭。

誰輕視了?大家都懂得很。能列席三年一次的大國策會議,是通往國務殿的第一級台階。能成為在京參策裏分量重的九卿,是第二級。最後一級,則是誰能綜合資歷、威望、年齡,成為文臣第一人。

現在的整個大明,四品以上,都在分別為了這三級台階而戰。

中秋節後到大國策會議結束之前,就是最後的決戰了。

“別在私底下相爭,誤了差事。這段時間,還是多準備一些提案,到大國策會議上商議吧。”朱厚熜最後說道,“誰上來誰下去,終歸還是要朕欽命。只要忠君用事,君臣便永如今日,團團圓圓。”

“輕松”的國策會議上,皇帝輕描淡寫地敲打了一番目前的局勢,又再次向他們明確皇帝本人對於重臣人選的絕對控制權。

而此時此刻,京城裏諸王心裏並不輕松。

今天中秋佳節,皇帝中午在前朝賜宴重臣,夜裏在乾清宮賜宴宗親。

京城諸王裏,也只有一個睿王身份特別,他居於內城原先十王府一帶的睿王府。

現在,已經長到虛歲十三的睿王和夏氏一同用著午膳。

午後,他們母子倆便要一同入宮了。

對那座紫禁城,睿王並不陌生。這麽些年,他也是要入宮去進學的,他對皇帝很熟悉。

所以他現在的心情有點復雜。

“母後,無需過慮的。”

夏氏是先帝的皇後,她的封號並未剝奪,所以睿王可以稱她為母後。

也正因如此,他這個藩王才顯得最特別。

何況他曾有過被挾持作為旗幟反叛的過去?

何況他的生父也是因叛亂被圈禁到了鳳陽高墻當中?

夏氏只輕輕嗯了一聲。

後宮之中,孫茗忙得不可開交,不斷指揮著張佐忙這忙那。

“那什麽八百大甸的獻女到哪了?”百忙之中,她忽然還問了這麽一句。

“回皇後娘娘,到湖廣了。”

孫茗點了點頭:“把鐘粹宮的偏殿提前準備好。”

有一就有二,孫茗身為皇後,忽然有些恍惚。

將來還會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