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一個月跨越大明

封舟抵達廣州時,正值鄉試時節。

鄉試仍舊年年舉行,雖然如今正榜舉人錄取比例開始下調,但廣東作為新法最早試行的地方,讀書人的基數也擴大了不少。

趕考只是這個時節廣州城熱鬧中的一環,因為廣東市舶司的存在,廣州繁榮的商業才更加令人目不暇接。

南洋諸國使節團在港口得到了熱烈的歡迎,那熱忱甚至令許多人情不自禁地惶恐。

來的人太多了。

翁萬達不禁看向如今的廣東總督:“李督台,費心了。”

現在到廣東做總督的,是厚積薄發、嘉靖六年定國安民制科的魁首長平伯李默。

他聞言笑了笑:“這可不是本督安排的。南洋頻傳捷報,民船海禁已解,這些都是先知海暖的人呢。”

翁萬達愣了愣,仔細看去之後才發現確實有不少衣著體面的人,熱烈的雙目反倒只是頻頻往各國使臣的臉上瞟。

原來如此。

大明好物賣向海外,買主自然都是當地貴族。

如今有一個先通名姓、溝通商機的可能,他們就都聚了過來。

“……恐無法在廣州久留,部裏有令,萬壽聖節前要抵京。”翁萬達仍舊惦記著這個,“如今已是八月十七,不足一月……”

“翁總司勿憂,本督早接到張國務公函。”李默胸有成竹地說道,“正使先行抵京趕上大典,隨從及其余人等入京可稍後。各國使團,也並非人人都需要入京。到武昌之前的官船、車駕,通譯局都安排好了。”

兩人寒暄一陣之後,各國使臣才過來向李默見了見禮。

翁萬達介紹著李默的身份,其中自然多有誇贊。

其實無需強調李默伯爵的身份、制科魁首比狀元都要高的含金量,單是大明一省總督、正二品的級別,已經可以讓這些藩國使臣恭敬異常。

來的路上,海船上自然不乏禮交部官員對他們進行的禮儀普及。大明如今的官制,也是重中之重。

相比過去布政司、提刑按察、都指揮、巡撫及監察禦史互相監督分權的制度,各省常設的總督如今權柄很大。

在這些藩國看來,只能按照他們的舊思維理解為近似於分封的國王。

雖然是流官,但任期之內,對於大如他們一國甚至數國的大明一省來說,總督就是這裏說一不二的主。

對應中樞改革,省、府、州、縣都各添衙門,廣東省在總督廣東部院設了午宴,款待之後就立即繼續啟程。

對此,各國正使並無異議。

每人只帶兩個重要隨從,午後就登了船,沿水道先赴武昌。

“劉總裁,這官船不一樣啊,是寶船監新創制的?”

見到通驛局的總裁、誠意伯劉瑜親自到來,翁萬達對於能不能及時趕到京城的擔心放下來不少。

劉瑜聞言笑了笑:“確實如此,還在試制。這一回也是迫不得已,先拿來用用,也記錄一些數據。翁總司可有意觀摩一二?”

對大明不少有心的官員來說,新詞已經不算什麽。

皇帝對於物理之道的見解最深,如今創制什麽新鮮物事,都講究要有數據。有數有據,才好不斷改進。

“若沒有不便,自是想看看的。”

“翁總司這邊請。”

登船之時,翁萬達就看到了船舷兩側有輪子。

這東西倒是並不新鮮,相傳宋時就有車船,那便是有輪子的。

昔年李綱就主持造了這種戰船,腳踏踩動,滾滾向前。

只不過現在,船兩側的輪子翻動不絕,莫非這次為了趕時間,沿路要像急遞鋪一樣不斷換人來踩踏?

翁萬達覺得寶船監應當不只是重新創制當年的老船,只怕又有些新的做法。

到了下層底艙,翁萬達頓時無語。

他怎會想到竟是騾馬?

在不算寬闊的底艙裏,是兩頭騾馬像拉磨一般緩緩轉圈。

旁邊既有人看管照料,又有人拿著紙筆記錄些什麽。

只不過,中間拉著轉動的鐵軸,頂上是一個比車輪還大的鐵齒輪。它轉動之余,又通過其他齒輪和鐵軸,再延伸出去。

不用細看也知道,那是帶動外面輪子的。

“……寶船監花了偌大力氣,便只試制出這樣的車船?”翁萬達不解地問,“能快上多少?”

“風帆加上輪槳,總能快一些。”劉瑜指了指那些齒輪和軸承,“主要倒是得記錄這些物件能受多大的力道。如今雖只有畜力可用,但這底艙都空了出來,以後是能用別的。我聽說,京城那邊一直在試制一種機器。若是那種機器制出來了,往後車船都能往來如飛。”

翁萬達看了看這裏的空間,他不禁問道:“何種機器,竟有如此神力?”

不管如何,車船行進,總需力道。要麽畜力,要麽風力,要麽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