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一個月跨越大明(第2/3頁)

劉瑜既然這樣說了,翁萬達自然能明白那機器就能自行發力。

可他不理解。

劉瑜搖了搖頭:“這差使是將作監領辦,聽說從嘉靖七年起便一直在用心。當年制出印刷機封鄉爵的鄭魁,後來奉旨改進了煉鐵高爐,又升為縣爵。如今,不止鄭魁一直在辦這件事,皇明大學院、寶金局、兵仗局……許多大匠都在做這件事。我聽說,還是跟燒火有關,聽說是燒開水。”

翁萬達更加迷糊:“燒開水?”

“陛下既然早就極為看重此事,你我便不用管了。”劉瑜又領著翁萬達上去,“那些使臣上的船,還有一些與這艘不同。那燒開水的機器雖然還沒有,但各種不同樣式的槳,卻可以先試一試哪種最好用。”

此時此刻,出使大明的各國使臣們都在後面幾艘船上。

有的船有輪子,有的沒有。

但是底艙中騾馬發出的聲音、齒輪咬合與軸承轉動的聲音、船兩側或者尾部激起的水花,他們都能聽到、看到。

這只是讓他們新奇的一部分,讓他們更加留意的,是這些年陸續被清淤、治理了一通的河道,還有大明的良田、百姓。

出了廣東城之後,他們一路上會穿越大半個大明,從南到北。

沿途的城鎮、來往的商旅行人、長勢已經很好只待收成的莊稼,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派富足又安寧的安居樂業模樣。

這樣的景象不止是某一小塊地方,而是沿途所見皆如此。

為了趕時間,他們沒有去廣西繞道進入湖廣,而是從廣東進入了昔年叛軍的大本營郴州。

這裏有一段路,是要換乘馬車翻山越嶺的。

而叛亂平定已經過去了八年,這裏成為了一個繁華的商鎮。湖廣到廣東的貨物在這裏轉運,停留於通驛局在這裏驛館的這一晚,就是他們前半段旅程唯一能與更多人接觸的時間。

但只是在夜裏,他們也只能在驛館中,聽到外面其他茶樓酒肆裏飲酒作樂甚至吹拉彈唱的喧鬧。

天亮之後,就是長長的馬車隊。

翁萬達看了那山路和健馬之後就心有所悟:“大敗北虜後,俘獲了不少馬匹?”

“都是邊軍看不上的。”劉瑜點了點頭,“北患雖未絕,但大明以後不會缺馬了,這也是此戰所得大利之一吧。”

翁萬達神往不已:“靖邊伯真文韜武略全才,鎮安伯更是神勇無雙。如今敘功,如何封賞?”

“聽說是要等北征大軍都班師後,一起敘功。這回萬壽聖節,想來只怕是大典之上詔告天下。”

翁萬達微微嘆氣。

他只是欽差巡視南洋,交趾之功、馬六甲之功,與他都沒有關系。

若說功勞,只是苦勞。這一趟回去,能因此升個官就是最多了。

若他當初膽子大一點,敢擔責任一點,也許能混一混再敗葡萄牙遠征艦隊的功勞,但誰讓他已經做出選擇了呢?

在湖廣和廣東交界處,翁萬達留意到的是大明民間的馬匹多了很多,南洋使臣們感受到的是大明水運與陸運銜接的發達。

而所有的水陸驛,都是隊伍中那位誠意伯負責打理。

聽說,他的祖上是大明開國功臣,而且是開國功臣中極為重要的謀主。

重新到了水路之後,又是一批新的官船。

到了這裏,他們發現有更多的船隊了。

官船停靠一些碼頭更換騾馬時,總能見到有人搬運一袋袋的糧食到碼頭上其他的船只上。

懂漢字的人,瞧著那些船上都掛著寫有“河運”二字的旗幟。

翁萬達久離故土,於是便問了起來。

劉瑜只說道:“湖廣藩王作亂、諸王又進京之後,抄沒、清丈出來的田土極多。這些年,糧儲號在湖廣良田極多,歷任總督都有清整水利重任。糧賦直征後,以湖廣糧賦增長最速。如今河套、宣寧邊區要好生經營,陛下準了河運局不只於漕河轉運,專設了兩河分局,這是轉運湖廣夏糧去陜西、山西。”

翁萬達由衷嘆道:“若非設了諸企業,只怕去年外滇、九邊、南洋三處征戰,糧餉難以支應。”

“楊尚書愁眉苦臉一年多。”劉瑜笑起來,“也是外滇速戰速決、追了所欠貢賦,南洋一戰有海貿行、海運局出力出錢,糧儲號更備了不少糧食。再加上國債,這才勉強支撐下來。”

去年密集的大戰畢竟是過去了,眼下入了大明腹地,便安寧了下來。

一路無話,抵達武昌時已是九月初二。

翁萬達又開始發愁:“劉總裁,只有十來日了,總不能九月十五才趕到京城吧?”

劉瑜微微一笑:“廣東至北京,急遞之外尋常行路要多久,我通驛局是最清楚的,翁總司勿憂。”

於是出乎翁萬達意料之外,不是按老路繼續沿長江南下,從運河再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