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初露鋒芒的真正大魔王(第3/4頁)

張居正的額頭觸著地攤:“小子愚鈍,既已犯下大錯說服殿下親身體察海貿事,只怕萬一。慌亂之下,別無他法……”

朱厚熜沒作聲,靜靜地看著他。

有時候,真正聰明的人只欠缺機會,還有一些必要的經驗。

甚至有一些天才,只需要機會,他們就能在弱冠之年散發出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發出的光芒。

朱厚熜緩緩開口:“先去安陸、荊州,你們見的是當地士子,看朕龍興之地的百姓這些年感受如何。再去山東,你們又看了看衍聖公府沒了之後山東舊士紳還在如何扭捏,漕運大改之後的臨清有何新面貌。但重要的是,這三個地方恰算是你們三人的故土。”

只有朱載墌已經站了起來,他眼角的余光察覺到父親說這些話時,看的卻是他。

“經河南,你們在那裏看直道修成後的變化,蓄意打聽百姓對治黃淮的看法。讓他們想起祖輩遇水患的艱難,如今有了鐵農具、賦役改制後的不同,見了去年新糧稅銀如何起運。到淮安,恰逢朕要推行新考制、新度量,你們便去了黃河工地。這一段路,你們見了朕清整水陸交通帶來的好處和問題,也親歷了一些民間疾苦。”

“在揚州、南京,你們與江南富商往來,與江南士紳唱和。看似遊玩,看的卻是官紳。到了浙江,則直奔寧波。一番停留,便上了雙嶼島,一呆近月,盡參與一些買賣事。除了在黃河工地,你們在那裏倒留得最久。是廣東新法試行之地不值一看,是昔年叛軍戰亂之地變化不值一看,還是雲南四川西北邊區不值一看?”

朱載墌的心又提了起來。

張居正則回答:“寧波不同於廣東,市舶事皆以皇明記海貿行為主。寧波海貿,地方官吏、東南大族、市井百姓、遊歷士子、外藩商人都有,殿下及小子二人都收獲匪淺,故而耽擱得久了些,以致遇到倭寇為患。小子罪該萬死……”

“說是什麽樣的人物都有,那就是魚龍混雜。每年過千萬的銀兩貨物在那裏進出,那就是利益漩渦。臨清、淮安也是這樣的地方,在那裏,怎不見你們摻和到具體的買賣事上?到了那裏,反倒像模像樣地幫那個姓唐的小商人出謀劃策,開拓銷路和貨源?沒有倭寇,只怕也會引來同行傾軋。”

朱載墌不由得看了看跪著不說話的張居正。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自小便是神童,更不是庸人,朕知道得清楚。”朱厚熜皺了皺眉,“這麽小的年紀,就開始玩這種自汙把戲了?算得太多了,不好。無事生非,不好。只顧謀算而擔著添亂地方的風險,不好。真是你們口中說的那種萬一情形,只是躲著,也不好。”

皇帝連說四個不好,張居正磕著頭:“陛下神君降世,慧眼如炬,小子惶恐。”

“搞得跟真的一樣,真是那種萬一情形,難道地方已無可信之人足以護太子周全?你們一路結交,其中就沒留一些伏筆以應萬一?梁廣峰急中出錯,難道就沒法子辨別一下,直接陷他於險境?朕讓你伴讀太子,何必這麽早讓自己將來往孤臣的位置上走?”

張居正再磕頭:“小子萬死……”

“起來吧。”朱厚熜終於開了口。

張居正站了起來,低著頭,還擦了擦汗。

“給你想要的,免了太子伴讀身份,開始應考、從底下做起吧。”朱厚熜又看了看朱載墌,“你想得也沒錯,大明與諸藩之間,大計正在謀劃,這種時候太子在中樞自然是更該的。遊歷四方體察民情,走過數省,各種人物都見過不少了,其他也大差不差。太子嘛,心裏對民情有個基本了解也就夠用了,主要還是學會看人。”

朱載墌聽了父皇說的這番話,心中不禁有一點恍惚。

這一路上,他對張居正自然是更熟悉了,但看懂他了嗎?父皇說他想要離開為自己伴讀的身份,去考科舉?為什麽?

“小子領旨,謝陛下不殺之恩……”張居正又跪下了。

“殺你做什麽?既然心裏有更大的志向,朕就遂了你的願。你鬧了一番雞飛狗跳,滿朝重臣現在都知道你這小子鬼精鬼精。若是高中出仕,三十歲以前的路都難走了。自己想要證明一下自己,就去做吧。”朱厚熜微微搖著頭,又對戚繼光說,“對你的懲處,就是去做大頭兵。和你爹娘團聚一下後,就去找薛翰報道,準備去殺倭寇吧。”

打發了這兩小只,朱載墌才說道:“父皇,兒臣不是很明白……”

朱厚熜也不怪他。

自己因為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樣,所以在臣下眼中顯得天資非常。

但生下來的兒子,自然是大概率根本比不上張居正的腦袋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