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黑船來了(第2/4頁)

“宗侍郎,宗家既然深明大義,誠心歸附,還請安撫好島上子民。北路大軍在此集結,軍民共居一島,除本官約束官兵外,其余就要勞煩總侍郎了。”

東瀛的將來自然是不同的,現在的宗家,已經先得封賞,予了一個正三品侍郎之職。

宗晴康聞言學著汪直,彎腰說道:“制台請放心,下官必定約束好對馬島上下,一心勞軍助戰。”

“且看大明北洋海師英姿!”朱紈指了指遠處,然後像是點評一般說道,“昔年蒙元東征,天災之外更有人禍。操切之下,草草造辦諸多船只,大多沒有龍骨。敵情不明在先,攻伐無章在後,焉有不敗之理?”

宗晴康沉默不語。

朱紈卻自顧自地說道:“二十年前,倭使爭貢寧波,殘害大明百姓,龍顏大怒!東瀛王主形同虛設,權臣禦下不力,地方割據,亂戰不休。數十年來,倭寇為患四鄰不絕,大明備此一戰已二十年!”

宗晴康心頭劇震:這是大明重臣首次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大明皇帝早在二十年前就惦記東瀛了。

“海商先行,堪察航路,轉運有力;海船造辦,經年累月,如今三大海師馳騁海疆;朝鮮內亂,大明揮師解民倒懸,陸路通暢;琉球遭劫,陛下以糧草銀兩數百萬之巨重造萬國津梁,東洋海師南北夾擊!”朱紈從望遠鏡裏看著前面,眼神裏有些期待也有些激動,“現在,玄龍艦來了!”

他把望遠鏡遞給了宗晴康:“已經收帆,準備入港了。”

宗晴康知道明軍有這種東西,之前能在禦守聯軍看不見他們、汪直所派的人卻能早那麽一些時間看見禦守聯軍動靜,靠的就是用機動性更好的艦只、用這個東西在遠處窺探。

現在,他好奇地拿著這個東西,學著朱紈的模樣放到了眼前,然後腳步晃了晃。

從那個圓圓的視角裏,他看到一艘巨艦仿佛在眼前不遠處。

風帆確實已經在收,但巨艦上還有兩個圓筒冒著黑煙。

過不了一會,沉悶的聲音才傳過來,猶如龍吟。

在海上航行了近兩月,先到濟州島補給了一波,玄龍艦終於出現在對馬島上官民的視線裏。

大明曾有寶船,曰長四十余丈。它具體的大小究竟是多大,在數百年後都是一個謎。

如果是大家以為的長過百米,那未免超出木制海船的材料承受能力極限了。這個尺寸,又與五千料、兩千料等單位對不上。

靠譜一點的實際是,也許采取的是衡量古船大小的“七寸”尺,一尺二十厘米多一點。

那樣的話,就相對合理一點了。

所以現在,等玄龍艦在收起了風帆之後純靠蒸汽機驅動緩緩駛入港灣時,宗晴康等人,包括朱紈、汪直在內,都受到強烈的視覺沖擊。

這毫無疑問應該是出現過的最大船只,而且其中的技術含量也是最高的。

無帆無槳,劈波斬浪。

“聽聞玄龍艦鋼骨鐵鱗,長逾百距,吞火吐息無風自動,乃寶船監集風帆海船、明輪船與蒸汽機之大成之作。寶船監總裁沈大人因督造之功受封禦海伯,這艦船名號,陛下也準了他的提議。玄龍巨艦,名不虛傳。”

望遠鏡還在宗晴康手上,他的手有一點點哆嗦,看著那一圈黑黝黝的包鐵上面一個個幽深的炮口,難以想象它火力全開之時是什麽景象。

為了應景,沒包鐵的其余部分,刷的也是黑漆。

此刻巨艦緩緩靠近,確實像一條玄色巨龍,壓迫感極強。

僅靠蒸汽機,速度不快,但眼下是要準備停泊,也不用那麽快。

宗晴康就這麽靜靜注視著大明北洋海師的旗艦進入港灣,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如果沒最早歸降,現在就能看到它開炮了。

本島是不是好攻不知道,但對馬島肯定是每次都遭殃。

難道他要復刻祖宗帶著八十余武士螳臂當車的悲劇?

達咩的事……

……

大明在迫近,南、北兩路大軍各在琉球、對馬島集結。

“嚴世蕃和汪直都是很了解那邊情況的人,不過還是要提醒他們,不必操之過急。”

在北京呆著的朱厚熜更像是在操縱一場發生於現實世界的“遊戲”:“把後勤保障先運轉起來,現在多花點錢沒關系,物資先往那邊運。台風一般有幾個月,幾個月的壓力,那邊必定還是像朝鮮一樣先橫征暴斂。他們的糧食收上來了,再一鼓作氣先把九州島、四國島和他們那所謂的中國攻下來。位於關西的京都,倒不必那麽著急。”

只要這一次東征肯多花點錢,有耐心,不要像蒙古那樣總吃天氣和指揮、後勤的虧,大明將卒的戰力水平與那邊相比就不在一個档次。

大明還當真準備先在兩個橋頭堡避過台風季,先人吃馬嚼供應個幾月又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