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是的,主公(第3/3頁)

這些西地的士子們內心可能是:主公,你說得對,我們勤修政,修民養軍。我等心領神會,低調,低調,待些時日的~~~

現在跟著衛鏗一起到西域、河套地區的一系列士子們,種土豆,開礦,開路,圖個啥?

所以當衛鏗還在思考研發戰艦,怎麽砸鍋賣鐵的給這幫高級技術人員湊上媲美風後集團的工資水平時。

這幫握著格物學的士子確定無不公,壓根不嫌寡,心裏默念的是:為了宏圖大業,明日讓風後集團狗眼閃瞎,後日淩煙閣上留牌位。

……

衛鏗和這個位面的人隔著代溝。

不不,是歷史的鴻溝。衛鏗內心根本就沒有騰出空余來推演“東方傳統讀書人”在工業化中可能的作用。

主位面歷史,東方的商私主義沒有和王朝守舊主義決戰,而是作為弱勢的買辦集團存在,不斷向外媾和乞安。

主世界的歷史線,在東方進工業化前出了個大紕漏:傳統讀書人集體站錯了隊。過往千年,歷來天下變遷,沒哪次能讓舊時代的讀書人那麽全軍覆沒過。

就在那個決定多少王朝興衰的古戰場上,一方是幾百萬泥腿、草鞋的山藥蛋派,而另一方則是徐埠中上層精英雲集,甚至當時青校生都願跟著轉進的舊知陣營。

那場變天之戰的結果就是,東方發紅後,後面幾代工業技術人員基本都是中下出身。而舊知派因為身份上的自憐,放不下曾有的格調,而後幾十年都沒有正規參與工業進步的潮流中。反而徹底把文化派的格局做小了。

而這樣的歷史結果,又締造了千禧年後的那一代對傳統文化的印象停留在“天朝禮樂”的逼格上,至於治世、大建,則回到“咱們工人有力量”的現代畫風中。

衛鏗恰恰是這樣歷史觀下的典型。

衛老爺現在的藍圖中,滿腦子都是農、工合一,團結並進。至於讀書人,衛鏗其實有些刻薄寡恩,腦子內想的是:不堪用,就算逑,大不了從基層直接養新的理工人才。

現在,神州位面國西的士林縱然面對可能是“衛鏗這輪明月照溝渠”的難輔。但仍然不改對天下大勢的判斷:衛鏗這兒有“王氣”且呈“五彩”,可待驚嘯之日。

……

當衛鏗抵達延北,最終決定研發反重力巨型戰艦。

西經聯整個工業規劃體系,能源,道路基建體系立刻跟上了,幾十個部門,數百個工廠,數千個科研中心,開始協調一致。

而也就在這一天起,神州東部很多學校格物派,研究電力,材料,以及粒子反應堆的生員們收到了學長們的信件,邀請他們去西邊搞一個大的東西。

衛鏗本人在西部的格物學院中是禁止學閥的,例如限制了導師、生會的權利,全按照畢業考試來選拔。卻不會禁止自己的人才在東部通過書院時期存留的關系網來拉人。

衛鏗對此提過要求:不一定要拉最優秀的高材生,只要沒有不良消費都行,基礎理論課學業過關就行了。

衛鏗的理解中:科研的工作,不在於太多的天才,而在於氛圍的務實。因為自己這邊的科研規劃,本來就是要采取穩紮穩打的規劃,而不是以天才為核心的躍進。

衛鏗對那邊保證了:房屋包分配,吃住醫療單位管,過來就有崗位,按照才能貢獻會評績效。

與衛鏗的寬厚仁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神州東部票行的吝嗇。

那幫掌櫃越來越過分,對格物學院生員們的借貸利率調高,而格物學院內日常住宿的消費也全部給提高了。其中不乏一些窮書生難以維持生計,要靠著聯系有財資的學長們才能維系。

衛鏗對己方才學者拉人行動的標準:拉過來的人只要合格,雙倍報銷,優良的話三倍報銷,如果重大才幹十倍報銷。至於不合格,你們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