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工業,機械,位面殖民(第3/5頁)

而這樣人力調動架構,同樣也可以用在軍事上!

故中國農民起義破壞性超過歐洲一個次元也就是這個原因。兩百年後南邊蘭芳能那麽容易被滅,其所謂華人家族就沒有形成漢地“水利模式”。

衛鏗確定:大航海時代,想要讓中國這個土地農業思維非常濃郁的民族,在海外擴張,在航海大船以及封官等諸多要素中,最“芯片級”的要素,就是水利。以水利為軸鋪開農業種植系統,在經濟文化基礎上,差不多就能直接和內土對接了。

於是乎,在嘉靖四十二年“大員”島嶼上水利工程開始搞起來了。

隨著蒸汽機的運作,幾十條水壩形成,對預定蓄水湖進行了蓄水。

一台台鋼珠軸承馬車運來了大量鵝卵石,而在工地上,工人用竹子框裝滿鵝卵石,如此一來形成了堅固的堤岸。隨著堤壩圍住湖泊水位大幅度升高,

周圍大片規劃出來的區塊農田中無論天氣旱澇,都能通過灌溉上水。——這和種植園經濟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工程完成後一年前還都是荒地,現在陡然變成了江南水鄉了。

原來以為是發配的閩浙懇拓移民們,在稻田打穗分糧時候,當即高呼:“神仙啊。”

這些得土的漁民不是感謝上帝,而是把那些個拿著直尺和光學測量器的“天工部的穿越者”當成星宿下凡。

衛鏗趁機將社稷黨擴大,每一個新加入土著都獲得了一個“谷穗和黃土符號”徽章。

在華夏中“社稷”這個詞分別是“土”,“谷”是神聖不可侵犯。

當大員第一輪豐收後,大概就是這一輪糧食分完後。那些原來剛入團想著幹一票,躲到山裏面當“強人”的刁民們,也都開始是丟掉了心思,開始一門心思的靠攏“懇拓會”。就算還想著拿刀,那也是刀鋒向外了。

在三號墾拓團生產隊中。

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蹲在谷子場邊,他身前面是高高的谷堆,以及熱火朝天分糧現場,

這位壯漢看著豐收,表情和一般老農沒兩樣,但至少在一年前他還是三角眼,時常目露兇光,遇到碰了自己的人,當即揮舞拳頭。而現在開始有禮了,同生產隊的鄉裏說話都盡量溫和些。他叫做劉三。

而在他旁邊,還有五個漢子,他們分別是在隔壁生產隊,今天農閑所以能找時間聚在一起。

他敲了敲自己的旱煙管:哥幾個好久沒見了。

隔壁胡須大漢嗯了一聲:“大哥,我,下個月娶媳婦了,婆娘是山裏人。”(大員島的生番)

劉三凝視著他,看了一眼,而那位胡須大漢很緊張,因為在這娶妻是準備心安在這。

劉三吐了一口煙點了點頭,然後:“你小子老大不小了,也該辦這事情了。”

當劉三表達態度後,這些曾經小弟們松了一口氣。

而另一個人問道:“大哥,那主家那邊怎麽說?”

劉三看著遠方谷堆說道:“大家好好過日子,本家那兒我來說,我想本家那兒也不會讓我們和這裏的神人作對的。”

在漢人血脈記憶中,當能讓土地欣欣向榮,則是不可抵擋王道。

在大員島上,除了有海匪人,還有錦衣衛

糧食入庫,一波鍋碗瓢盆,衣服針線的集市售賣,收了一波糧後。

懇拓會這邊也給軍隊和工業區發了一波“肉”“米”“糖”等福利。

新成立的參謀部中,剛剛認識幾個字的這些明人士官,就開始如同蜜蜂盯上糖一樣嗡嗡的對著懇拓會的上官們詢問。

墾拓會在鄉間辦好了“報堂”這樣的論壇,一個個剛剛掌握漢字,只是會讀報的青壯年開始熱衷於討論國事。

“清掃海上其他勢力”已經成為了熱門話題。

雖然還沒人敢說學“王直”自立徽王,但是那些前身是海賊的某些人,現在想攛掇這化荒地為良田的神人們在大明東南豎起一杆“聚義廳”的大旗。

【注,王直不是沿海人,就如同包拯不是開封人,他老家徽州,屬於徽商,和胡宗憲是老鄉。】

閩浙海上飄的人,最終人生追求還是“落葉歸根”,有個穩定的老家來入葬,子嗣繁衍了。

這些海賊們心裏也都有一筆賬,搶錢來的橫財只是一時的,一旦年老氣衰那就是別人的。

而懇拓會雖然給的財不多,但是這經營土地的本事,卻是能讓這些先前還是海匪的人看到了自己年老之後能怡然自得。而有了希望後,就不會追求刀頭舔血後,發癲的快感發泄。

秋收後,時空穿越團隊中,墾拓會,天工部,運輸部等多個組織,開始討論“稅賦制”的問題。——如何定稅,怎麽收稅,要收稅的成本,和對一項項環節監督上,實現制度化,這一次會議中,衛鏗堅定,選入了本時空一些土著讀書人,參與了會議上紀要記錄。開始形成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