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工業,機械,位面殖民(第4/5頁)

衛鏗看著那些大明服飾的書辦們奮筆疾書:本土化開始了。

由於整個大員島是封閉的,對外是通過港口運輸,只要卡住港口海關,糧食豐收後是不可能被未來“世家大族”悄悄運走。而普通小農需要工業品,也必然會用余糧進行商品經濟。

所以無需“征糧制”,而是采用了“購糧”抽稅制度。(管仲就是這麽玩的)

秋收三個月後,並沒有稅吏到各處收糧,而是帶著“建倉”的標準文件,征集各個聚落所需建倉,修路材料統計表,來到各個聚落找人來商議。

在這個要辦事會議上,聚落中村老顯然是沒有能力來處理那些“塗塗寫寫”記錄工作,村落中那些在農閑中在鄉裏人嘲笑“要考秀才”的某些青壯,開始成為這件事主管,進而事後變成了“保長”,而墾拓會在這裏基層統治開始悄無聲息的建立

在大員島豐收小民看來,看到的是官老爺是直接免租免稅。第一時間不敢相信。但各個生產隊真的開始建立公倉,沒有上面征收,紛紛贊嘆大員島上“墾拓會”仁義。

農田免征相當於“商鞅立木”,盡管種田談不上暴富?但卻是給所有人一個平穩退路。

那些自一年前被拖到島上不斷灌輸“大志向”青壯們,現在心裏最後一根防線被壓垮。

這些島上經過了初步軍事訓練的青壯心裏:既然已經後顧無憂,那麽現在就做大做強。

那些被教會了看沿海地圖的人,已經在瞄準朱明海岸線,同時開始結合島上評書先生中所說“水滸傳”劇情,暢想著是不是鬧騰一把,搏個官身。

旁白:就如同二十一世紀初中生看小說會yy帶入,明清小說也是給剛有些識字功底的人各種想象。

在一旁觀察的衛鏗則是確定:大明王朝,在眼下所有人心中仍然是正統,只有吃不飽的人才會造反。目前戰略是可以擁兵自重,但是不能扯反旗。

當刁民們歸心後,現在是對懇拓會開始狂熱的效忠。

第一輪軍官培訓會後,這些本時空線招募的士兵,哪怕現在不用“拴繩子”也能為本方戰鬥了。

嘉靖四十三年秋,淡水河上遊,出現野人掠奪。

這些野人只是稍微破壞少量農田,卻讓那些閑的發慌的新兵團們嗷嗷的興奮起來。

而恰好這明人士兵從軍中教官們那兒聽到“衛青、霍去病”事跡改編的“帝國雙璧”的熱血劇情。腦子中正回味著策馬天下,那幫土人們可謂是撞了槍口了。

新兵團爆發了無上的戰鬥力,帶著三天幹糧端著刺刀上山滅絕。

要不是時空團紀律部帶著憲兵們及時趕到,這幫上了頭的兵準備對山裏人部落來個高過車輪斬。

衛鏗嘀咕道:哎,聽書,太帶入了了。

而不僅僅是社稷黨的陸軍們發癲,新成立的海軍那邊也是人來瘋。

在十月份時候,社稷會的大員島和浯島之間交通線遭遇其他海盜打劫。這就給了海上苦練炮術的,被紀律壓著每日擦甲板孩子們一個發泄的渠道。

駕駛著飛剪船的海軍在追上去後,即使是認出了對面是同鄉人,也都是先用長管炮把船轟沉了,然後再撈人。、

鋼質的六棱內徑火炮,發射圓柱穿甲彈,有效射程抵達兩公裏,這在海戰上是純純碾壓。那幾艘福船的圓球炮彈根本夠不著,就被精湛“水漂彈”炮法打穿了吃水線。

而幾十天後,海軍要招人了,這些社稷會本土招募海軍軍官們,則是笑眯眯的提罐頭禮包,來到戰俘營。勸說這些幾個月前被自己用炮打下還的“老鄉”入夥,加入自己艦隊序列。

嘉靖末年,沿海造反起義是能聚眾幾十萬。這說明此時大明地區是大量富余人力。

懇拓會也在兩年內聚集了三十多萬人。超時空支援的方便面不得不增加到了一萬噸。旁白,這些方便面袋都是用可降解材料做的。

外帶的還有各種粗糙的原始機械,畢竟是大明時期,得考慮因果,那些車床,織機只有博物館才能看到。

傳統工業已經在浯洲開始形成,大量黃麻被加工成布匹(披麻戴孝的麻布),紡織業開始出現。

值得一提,大明內民眾現在是消費不了棉布的。衛鏗親手抓的“商業部”在考察了大明普通人的穿著後,決定目前工業紡織業,先不從棉布開始。

近古時代東方教科書中,初高中的學生們看到工業革命後小農經濟抵抗住了英國棉布傾銷。以為是小農經濟頑固。但實際上這相當於近古時代專家們不理解為啥年輕人不買兩套房的“頑固”,為啥不喜歡穿幾千塊錢的皮鞋。

在明王朝,棉布在當時是奢侈品,只有地主才有財力穿。在燕都的不少人家每到冬季不得已才把棉衣從當鋪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