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工業,機械,位面殖民(第5/5頁)

你讓明清普通人消費棉布,那就等於讓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去每天消費“哈根達斯”。

現在在沒有專門的棉花產地時,麻布才是工業革命初期“衣”主流的消費品。

收割麻杆-曬麻杆-浸泡麻杆-剝麻皮-曬麻皮-撕麻線-手搓麻線-麻線浸水-機繞麻線團-麻線繞工字架-晾曬-加入灶灰煮麻線-搓洗-曬麻-染色-晾曬-織麻-剪裁。流水化作業。

機械化大生產伴隨著是紀律性管理,來提高效率,同時也降低生產事故,

例如這時候所有人都必須帶著頭盔,哪怕悶熱無比。因為頭發一旦被機械絞住,就會出現卷人進入機器的場景。

大員島上紡織廠中,每個機械附近都放著一把刀子,就是為了關鍵時候,一刀切掉攪入頭發和衣服。——至於剃發,衛鏗和時空管理員討論再三,還是不制造矛盾。

至於出現事故還是不能妥協,紀律上要求一旦發現沒有遵守安全生產,頭發直接剪成平頭以儆效尤。

這樣材質麻布的相當於牛仔褲的硬布匹,改來改去最後變成了美式牛仔風格。只能說“實用主義”是真理。

衛老爺在試著穿的時候發現對胯下非常不友好,盡管設計上改為早期牛仔服寬筒(美國早期牛仔片褲筒都大,但是還是摩大腿根子。

衛鏗:最好是穿個棉布汗衫和四角內褲。(不知不覺中,在實用路線上,靠攏現代服裝。)

於是乎開始分發“土棉”制作大汗衫和四角褲,對頭這一身行頭在配套拖鞋,就二十一世紀南方穿著類似了。時空穿越久者們是帶頭穿。

衛鏗上與下同欲,但這穿著汗衫拖鞋樣子,明朝土著覺得的這幫海上來的仙家們,真的是細皮嫩肉,貴胄出生。

一年又一年,海上消息隨著瘋傳

眼下隨著各方勢力眼睛將越來越多信息發送出去,東南沿海官府和各個江湖勢力,都在猜測“懇拓會”那做頭幾把交椅的人,到底是什麽出身。瞎猜各種離譜說法甚囂塵上,例如“建文之後”…

東南上出現了產糧不下於蘇杭的州府,這是讓東南一些上府的有識之官僚警惕的。

要知道,當年西夏占據河套那一塊可以種植的地帶,就熬到了北宋變南宋。

當越來越多的閩民隨著的的的“懇拓會”聚眾出海時,泉州督府衙門中對此密報已經得知消息。

承宣布政使司,陸一鵬,在衙門中,擡手上舉著西洋鏡片,看著的探子送來報告上蠅頭小字,下定論“這群刁民,聚嘯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