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抉擇(2)(第2/3頁)

聽皇帝這麽說,孫康也是淚流滿面,其他人見皇帝不再怪罪孫康,都爭先恐後請罪,說局勢發展到這個樣子,都是自己沒能擊退北賊。

“朕豈能不知,諸位在國戰中都已經盡力?諸公切莫自責過甚,大齊的江山要守住,還要依仗各位力戰......”

“陛下才是大齊的最大依仗,最不該自責的是陛下,只有陛下龍體安泰,才能號令天下繼續跟北胡作戰,贏得國戰的勝利......”

“陛下萬勿太過憂慮,北賊雖然一時得逞,但我大齊萬裏山河億萬百姓,最後必能擊退北賊,讓他們血流千裏......”

剛剛丟了東京的君臣,在荒野垂淚以對,爭先恐後承擔責任,並表示戰局失利不是對方的罪過。

一片淒慘的氛圍中,大家最終達成了共識:

戰局崩壞,不是皇帝的責任,皇帝威嚴不會因此受損,諸位王公大臣,也都盡力了,但因為北胡勢大,大臣們做得還不夠,往後需要殊死奮戰忠君報國;

簡而言之,局勢雖然艱險,但只要君臣合力,以大齊的億萬子民與深厚底蘊,還是可以收拾局面與北胡繼續作戰,並且爭取戰而勝之的,絕對不能畏敵放棄。

這份共識產生於大齊眼下最核心的權貴群體,往後必然是大齊朝廷的共識,並傳之於天下成為大齊軍民的共識,統一大家的思想,指導大家繼續作戰。

“陛下,當務之急,是另尋中樞之地。既然東京已經不可守,西京與南京去哪一個,關乎國戰大局,還需要陛下定奪......”

眾人起身後,孫康表示現在大家都很迷茫,只有皇帝能夠為他們指明前進方向,帶領大家收拾殘局並邁向大道通途。

皇帝沉吟起來,仔細尋思兩個地方的利弊。

西京長安位處關中,四面都是天險,防守起來很方便;南京金陵地處東南富庶之地的核心,可以更好調動東南財力投入國戰,而且也有長江天塹。

就在眾人眼巴巴看著皇帝,等他決定帶領大家逃去哪個地方的時候,一個與眾不同的聲音,忽然在每個人耳畔響了起來。

“陛下,妾以為,當務之急不是去西京還是南京,茲事體大,可以慢慢權衡,但有一件事卻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需要馬上決議。”

說話的是大齊皇後趙七月。

這位到了此時,她還拖著那柄丈長戰斧。

皇帝與各位權貴聽了趙七月的話,都有些摸不著頭腦:“什麽問題如此緊要?”

趙七月正色道:“派王極境回東京,主持中原戰局!”

此言一出,眾皆愕然。

在大家的認識中,皇帝逃了,汴梁便是丟了,中原戰局已經崩壞,接下來只能想辦法補救、收拾殘局,但聽趙七月的意思,顯然對方並不這樣看待。

“胡鬧!”

皇帝發出一聲喝斥,“元木真在汴梁,現在讓人回去就是送死,哪有什麽主持戰局的說法?休要再胡說!”

眾權貴都是點頭不跌。

趙七月卻沒有就此作罷,當著眾人的面,與皇帝針鋒相對起來:“妾以為,元木真不會呆在汴梁,他至少還要去一個地方。”

這話讓皇帝更加困惑,也引起了他的興趣:“何處?”

趙七月眉眼肅殺的說出了兩個字:“晉陽。”

“晉陽?”皇帝怔了怔,旋即反應過來,北胡大軍久攻井陘關不下,對河東軍是無可奈何,這顆釘子元木真沒道理不去拔掉。

而他一旦出動,自然不是去井陘關陣前,而是像來汴梁一樣,直取河東心臟之地。

只要能在晉陽滅殺趙玄極,震懾全城,晉地自然軍心大潰,不復能守,元木真不去大軍陣前,也能決定戰局。

“依皇後娘娘的意思,晉陽能......守住?”孫康覺得這是癡心妄想。

但從國戰全局說,如果這個妄想能夠成真,趙玄極能夠擋住元木真,那就是莫大的幸事,他心存奢望,不能不問。

趙七月道:“可以一試。”

皇帝默然不語。

晉陽有王極境後期的趙玄極,如果說大齊還有人能都擋住元木真,那也只有這位鎮國公。可在皇帝看來,就算是王極境後期,也無法抗衡天人境分毫。

“陛下,汴梁附近有數十萬大軍,丟失不起,若是數十萬兵甲都成了北胡的,我們想要再湊齊這些軍備,不知道要耗費多少銀兩、時日。”

趙七月繼續道:“而且中原一旦失陷,大局崩塌,只怕我們也沒有時間,再去積累這些軍備符兵。無論如何,汴梁不能就這麽放棄,必須要再守一次。

“當初朝廷棄燕平,是因為北胡優勢兵力兵臨城下,我們無法滅殺數十萬北胡悍卒與大量軍中修行者,但這回汴梁有數十萬王師,兵力占優,故而可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