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聯合起來(1)

蔣飛燕怔了怔,眼中滿是匪夷所思,幾乎以為自己聽錯,盯著京兆府大門一動不動。

她覺得荒誕,卻笑不出來,她感到憤怒,卻不知如何發泄,她湧起殺氣,但又遲疑著沒有立即出手。

堂中的陳青在蔣飛燕強勢命令抓他下獄,並且退堂的時候,油然而生一股無力感、渺小感,怒氣與真氣被京兆府官員一拳轟散時,滿心的悲涼無處訴說。

卻不曾想,不過是眨眼間,京兆府官員便跪倒在他腳前,渾身顫抖連頭都擡不起來,好似正代表京兆府給他賠罪。

陳青心胸豁然開朗。

聽到身後傳來的那句話,他有一刹那的恍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這聲音著實太過悅耳聖潔,如同天籟,讓他忍不住欣喜。

南山商行的管事則是驚訝無比,但很快冷靜下來,臉上刻滿了對螳臂當車者的濃濃不屑,以及想要看好戲的戲謔。

大門內外的燕平百姓,俱是渾身一震,大感不可思議,狂喜者有之,興奮者有之,詫異者有之,情不自禁轉身回頭,向聲音的源頭看去。

青衣人除惡刀,世間無義我來昭......

這句話是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有恍若隔世之感。

國戰之前那幾年,青衣人除惡刀之名就已傳遍大江南北,他們的許多事跡都成了市井中人茶余飯後的談資。

青衣人活動“猖獗”之地的官吏富人,對青衣人是既恨得咬牙切齒,罵他們不知所謂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又忍不住戰戰兢兢、萬分忌憚,不得不收斂言行。

尋常百姓,平日裏就算沒有被權貴地主禍害,也難免被官吏、巨賈高高在上的呼來喝去,但凡是在俗世間沉浮過,誰對上層人物會有發自內心的好感?

對他們而言,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青衣刀客,就是正義的化身,是這個混亂黑暗世界中的一束光明,是物欲橫流中的一片純凈,是他們對道義的信心所在!

對青衣刀客,哪一個良善之輩不是敬佩有加?

正因如此,國戰時期,才有那麽多熱血兒郎,秉承道義,前赴後繼血戰沙場。

然而國戰時期,青衣人銷聲匿跡,在更加離亂的戰爭大局裏,齊人需要為了生存與明天拼命廝殺、奮力掙紮,他們漸漸被很多人忽略、遺忘。

國戰之後,青衣人再度出現在普羅大眾視野中時,人們驚喜的發現,他們已經是河北義軍一份子。

是帶著底層百姓為了公平與尊嚴,不畏強權,敢於挺身跟官府跟權貴正面作戰的反抗軍英雄!

那段時間,是一束光明變成一大片陽光,普照大地的時候。

也是青衣刀客聲望達到頂峰的時候。

絕大多數人都對他們贊嘆不已。

很多受苦受難的百姓,都希望青衣刀客能帶著反抗軍席卷整個河北,將壓在他們頭上的,為富不仁的權貴地主盡數掀翻,給他們都帶來公平與尊嚴。

如果反抗軍殺到了近前,他們願意主動傾力相助,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同拼殺出一個讓他們有幸福生活的新世界。

然而,河北反抗軍最終沒有席卷整個河北。

這對普通百姓而言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

好的一面是,他們不用再擔心戰爭與兵禍會讓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壞的一面是,青衣人與反抗軍能否繼續它之前的事業,成了未知之數。

新朝新氣象,本著對趙氏的信任,一般平民希望著大晉能有新的國策,大刀闊斧改革弊政,讓他們的生活能夠得到改善,不必被權貴巨富壓迫得那麽狠。

可時至今日,大晉開朝立國已過半載,眼下連春耕都已完成,皇朝卻並未有什麽大的動作——豈止是沒有大動作,是根本就沒有動作。

除了花大力氣保障秋收與春耕,從江南調運了很多物資錢糧外,大晉皇朝並沒有任何新政,來解決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

何謂根本?

根本就是上層權貴巨富、地主大戶等統治階層,對普通人的壓迫剝削問題!

皇朝上層鶯歌燕舞、紙醉金迷,皇朝官吏都在加官進爵,巨賈豪商們財源廣進——而這一切跟普通百姓毫無關系。

這個世界的規則,依然是它一直以來的規則,未見新天的曙光灑下。

終於,百姓對大晉皇朝漸漸失去了期望,對趙氏失去了信心。

之前百姓們還有青衣人、反抗軍可以期盼,滿心想著等到對方殺過來,自己就能擺脫被當作牲口驅使、壓榨的命運,獲得人的公平與尊嚴。

他們甚至做好了為此奮戰的準備。

但是現在......

反抗軍已經是朝廷王師,名字雖然沒改,卻已被視為跟禁軍同類的存在。

至於青衣刀客——皇朝已經不見青衣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