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五章 戰局(下)

前段時間,楊氏高手被擋在徐州城,袁承志為免殺身之禍,無法表明立場觸怒大晉,只能暫時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段時間尤其是這幾天來,中原風雲突變,四方形勢更易,不僅吳國大軍進了兗州地界,就連魏氏與楊氏都已結盟,魏無羨、楊佳妮隨時都能來兗州保他一命,他也就沒了顧忌。

“來得反抗軍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五個軍而已。”

看完城外連營的規模,再結合這幾日的觀察,相互印證之下,袁承志得出這個結論,暗暗松了口氣。

“還有武寧軍跟平盧軍,不可小覷啊!”說話的是兗州別駕梅秀楚。

這是一個五官英俊白凈,衣衫上沒有半點兒灰塵的中年男子,哪怕已經過了不惑之年,依然風度翩翩,不僅沒有半點兒大腹便便的油膩之氣,還保持著能讓女人癡迷的魅力。

梅秀楚出自兗州大族梅氏,在地方上相當有影響力。

袁承志看向戰戰兢兢的梅秀楚,頗為看不起對方的未戰先怯——雖然他自己也好不了太多。

大晉倒行逆施歸倒行逆施,但沒人敢小覷反抗軍的戰力,貶低趙氏的將門雄風。

不過袁承志並沒有不滿,亦不能譏諷,反而笑著好言寬慰:

“別駕勿憂。

“武寧軍不值一曬,從徐州到兗州這一路,攏共不到四百裏的路程,七萬武寧軍因為士卒逃散,硬是只剩下了三萬人。

“武寧軍還能有什麽士氣可言?

“而那當了逃兵的武寧軍將士,可是都回頭加入了吳國大軍,本來北上的吳國大軍只有十五萬左右,這一下就驟增到了近二十萬!

“此消彼長,吳軍必然鬥志昂揚。

“就算有平盧軍來摻和,我們也兵力占優,還能內外夾擊,無論如何大勢都在我。

“而一旦大戰開啟,彼此拉鋸,就算王師厚一心巴結趙氏,平盧軍作為藩鎮軍,眾將士也未必願意為了趙氏賣力作戰。

“就憑範子清那區區不到六萬反抗軍,如何能夠不敗?”

兗州的地主大戶、鄉紳大族,平日裏跟兗州軍頗有嫌隙,雙方為了自家利益沒少彼此爭奪,而且往往是前者吃虧,故而他們對兗州軍很是不滿,只是礙於人家是軍隊,沒有辦法而已。

但這回在不歸順大晉朝廷這件事上,地主大戶、鄉紳大族與兗州軍立場完全一致,為了支援袁承志,他們甚至主動出錢出糧出人出力。

梅氏出錢不少,梅秀楚這個別駕之位因此得到穩固,還獲得了參贊軍機、與聞機密的特權。

聽罷袁承志一番話,梅秀楚好歹放松了些,他雖然不懂軍事,但仔細一想這其中的道理,發現很是淺顯易懂,頓時生出許多信心來:

“將軍所言甚是,此戰我兗州必能得勝!”

常懷遠雖已臣服於趙寧,甘願帶著武寧軍北進,但他麾下那些藩鎮軍的驕兵悍將,哪有那麽多效忠於他效忠於大晉,無論得失不離不棄的意志?

眼看著離開了武寧,距離自己的田宅產業越來越遠,一方面擔心家財喪失再也拿不回來,一方面憂心前路未蔔戰事兇險,都起了抗拒心思。

這個時候吳軍精騎追趕而至,一路上派遣修行者靠近,不斷向他們喊話,承諾只要他們回頭加入吳軍,吳國就會確保他們在武寧的家業不受影響,並且以他們為基礎重建武寧軍,不會打散建制混編。

在這種情況下,饒是常懷遠等人盡力驅趕吳軍修行者,約束軍紀,都沒能擋住武寧軍將士相繼逃散。

“梅大人,你怎麽還稱呼將軍?現在該叫軍帥了!吳王可是已經承諾拜防禦使為兗海節度使,並將海州並入藩鎮之內。”

說話的是一名魁梧如山的軍中將領,言語中對梅秀楚頗有鄙夷之意,似乎是覺得對方腦袋不太靈光,又或者是嫉妒對方的美貌。

“這......正是如此,軍帥息怒,方才是下官失言了。”

雖然楊延廣的使臣還未到來,袁承志還未在實際上成為吳國兗海節度使,此時梅秀楚也只能捏著鼻子認栽。

將袁承志從防禦使升為節度使,給他正名,並把原本隸屬武寧的海州割給袁承志,這就是楊延廣給予袁承志的實際好處。

當然,海州如今還是吳軍占著,袁承志想要實際得到彼處,怎麽都得等到楊氏贏得中原之戰,這對楊延廣來說並無損失。

——不知袁承志曉得兗州已經被楊延廣許給張京後,會是何等反應。

袁承志擺擺手,表示自己不在意稱呼這種小事,“大戰將其,雖然我們勝券在握,但還需得諸位齊心協力,萬萬不能松懈。”

眾人無不應諾。

......

武寧軍紮下的營盤,緊鄰著反抗軍,但雙方營壘並沒有連在一起,彼此間涇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