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五章 英勇赴死(第2/3頁)

趙英連忙問身邊的一品樓向導:“能不能繞過去?”

之前遇到攔路之敵的時候,若是對方兵強馬壯,他都會選擇繞道。

向導略作思索:“太近了,沒有別的大道。小道倒是有,或者走田野,但這樣一來速度會慢。”

趙英臉色微沉。

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四千騎要是在小道、田野中被遲滯了速度,對方就會輕易追殺上來。在這種情況下,敵軍將領只要再派遣步騎去小道、田野另一端設防,就能讓他們陷入被前後夾擊的死地!

為今之計,還有一個辦法。

返身殺回去,沖破後面的敵軍。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暫時避免腹背受敵;壞處是,一旦沖不破追兵,設伏的敵軍再湊上來,那還是有死無生。

趙英回頭仔細看了看追擊的吳軍侍衛親軍。

真要搏命一擊,他們人數雖然少,但並非不能沖破阻礙,只是傷亡會很大。不過這還是有個問題,對方人數多兵力充足,他們一旦攻勢受阻,依舊會被遲滯步伐,讓後面的吳軍追上來!

此時此刻,趙英不得不承認現實:他部已經陷入絕境!

趙英不得不捫心自問:自己是怎麽陷入絕境的?

這段時間來,他部在各州的轉戰雖然也遇到過一些麻煩,但總體來說順風順水,張京麾下的藩鎮軍戰力弱軍紀差,習慣了出工不出力,戰鬥稍有挫折便容易撤退潰散。

更多時候,他們龜縮城中不敢出來,在堅壁清野的任務無法完成後,他們堅定不移地執行著踞城而守的命令。

這讓反抗軍可以從容轉入鄉裏進行土地革新戰爭。

時至今日,軍中已然多有輕敵之心。

反抗軍雖然精銳,但將士們也是人,不是聖賢。

亳州、宋州吳軍驟然出擊,多少有些出其不意,他們沒有去支援汴梁,而是來對付靈活輕便、更難對付的輕騎,則更是意料之外。

但這不是重點。

趙英得想清楚重點在哪。

這次他得到吳軍進入沈丘縣,在各處攻打護衛土地革新戰爭的反抗軍精騎後,立即出動前去救援,在奔戰過程中,為了應對接下來跟吳軍作戰的形勢,他將分散出去的輕騎重新集結起來。

趙英身邊很快就從千余人變成了四千人。

但這也讓他落入了敵軍優勢兵力的截殺中,一直不得脫困。

念及於此,趙英如遭棒頭棒喝,瞬間反應過來!

從救援第一批遇險的部曲,到被七八千騎追擊,期間戰事一直沒有停過,雖然他們沒有遭遇多大的險境,但中途轉了不少次方向,就像眼下迫於前方壓力想要另尋他路一樣。

也就是說,趙英一方面在被牽著鼻子走,一方面在被迫選擇方向!

前者是他自己分出的大小股輕騎遇到了險境,趙英不得不救援,後者則是敵軍騎兵來圍追堵截,為了不被纏住他選擇了新的路線。

而最終,趙英被敵軍驅趕到了這裏,陷入了這處重兵埋伏,沒有騰挪轉移空間的死地!

“之前吳軍一直沒有出動,這回出擊看似突然,實則是早有預謀、計劃詳盡,對方從一開始就掌握了我部行蹤,打定了將我部引誘、驅趕到絕地而後一舉殲的主意!

“惟其如此,吳軍方能兀一露面,就通過第一場戰鬥,以及後續的場場戰鬥逼迫我的行動路線,讓我鉆進他們事先布置好的口袋!”

想到這裏,趙英一顆心沉到了谷底。

平原地帶想要圍殲騎兵本就艱難,更何況吳軍與張京麾下的騎兵有限,根本無法僅靠騎兵完成大範圍合圍,而要配合步軍則又面臨步軍行動相對遲緩的問題。

歷朝歷代以來,塞北草原騎兵越過長城,到北部邊地州縣肆掠,但凡對方出動的人馬多一些,邊地駐軍往往拿他們沒轍,只能固守重要城池等待援軍,就是這個原因。

可這回趙英所部的行動畢竟不同,前期他們的奔戰跟草原騎兵的劫掠性質差不多,但自從進入鄉裏主持土地革新戰爭後,就不再各處狂奔神龍見首不見尾,給了敵軍掌握他們具體方位具體兵力的機會!

且許州陳州也好,蔡州潁州也罷,都是敵境。

但對吳軍與張京所部而言,這卻是自家地盤,主場作戰他們有太多優勢,趙英所部稍作停留,就給了對方掌握他們行蹤的機會。

“靜若處子動若雷霆,一出軍就讓我部陷入死地,指揮這場戰爭的吳軍主將非是庸碌之輩——不,對方豈止絕非碌碌之輩,簡直就是才智不俗!”

轉眼間想通種種關節的趙英,第一次有了心驚膽戰之感,額頭冒出密密麻麻的冷汗,背後涼颼颼的。

吳軍吞並江南時,軍中將領都是戎馬多年,其中肯定成長起來不少才幹出眾之輩,吳軍底蘊之深厚戰力之強悍,必然不是張京這些小諸侯能夠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