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零章 大勢大局(第2/3頁)

一言以蔽之,人民愛這個國家,但權貴並不愛。

權貴只愛他們自己。

可惜的是,秦國的權貴身居高位、錦衣玉食,掌握著國家權柄與無數利益,而民眾一窮二白、吃糠咽菜。

當決定國家存亡的戰爭爆發,民眾響應號召踴躍參戰時,權貴們卻愈發把自家的財富、力量看得緊了,絕不肯輕易損失,甚至想方設法發戰爭財,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軍中缺糧、將士少衣,而權貴家中糧食滿倉、綢緞鋪地。

秦國有十分力,朝廷卻只能調動起小半。

大晉跟秦國不同。

大晉早沒了權貴階層,有的只是廣大民眾,所以每每在戰爭到來之際,大晉都能真正做到匯聚舉國之力。故而每一戰雖然看起來兵力不足、地盤不大、資源有限,卻往往能克敵制勝。

大晉有十分力,朝廷就能調動起十分力,甚至不止。

歸根結底,國家強不強,國力盛不盛,不是看這個國家存在多少資源財富、修行力量,是不是市井繁華、物產豐富,而是看真正的力量掌握在誰手裏,國家能調動起來的有多少。

從函谷關離開,趙寧再度來到晉州。

這回他見的人是趙遜。

趙遜先跟趙寧介紹的不是特別行動團的成果,而是一品樓與國人聯合會在秦國內部搜集到的各種情報,以及匯總大量情報後得出了一份秦國國情分析報告。

戰爭,打的從來都不只是軍力,而是國情國力。

這份非常全面的報告,趙寧讀了很久,通過它完整地了解了秦國眼下的情況——這樣的報告一品樓每年都會做,不只是針對秦國,吳國與天元帝國也有。

那是大晉制定對敵策略的重要基礎。

要是沒有這樣的報告,對敵國情況與實力沒有準確認知,趙晉憑什麽敢在西南、東南兩面都只派少量兵力駐防?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真正的較量發生在平時,絕不僅僅是在戰時。

趙寧跟趙遜就這份報告聊了不少,不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秦國這個看起來正在不斷發展變強的新興國家,實際上不說千瘡百孔至少也到處都是破綻,此戰趙晉大有可為。

末了趙寧想起情報中提及的一件“逸聞趣事”,笑著跟趙遜調侃起魏無羨來:

“這家夥現在很憋屈啊,明明知道長安城的問題出在哪裏,卻只能在朝堂上大發雷霆,袞袞諸公緘口不言,他就什麽都做不了。”

這件逸聞趣事,說的是關中在接受吳國援助開始工業化後,因為大量百姓湧進城裏討生活,導致長安城地價房價飆升,城中因此興建了許多高樓大廈,隨著配套設施的建設,市井也跟著繁華了起來。

魏氏滿心以為這是秦國發展強盛、時代進步的表現,會給秦國創造許多財富,隨著戰爭來臨正打算收錢呢,卻發現一個子都沒有不說,官府還得倒賠銀子。

“朝廷的錢莊把錢都借出去了,百姓負了債,搞建設的宗門勢力也說自己虧損,好嘛,大家都沒錢,可長安城切切實實發展了,那錢到哪裏去了?被狗吃了?”

趙遜復述了魏無羨在朝堂上咆哮,剛開始還一本正經,說到最後實在是忍俊不禁,哈哈笑出了聲,“他也就能指桑罵魁說權貴是狗。

“真當權貴為了利益可以悶聲做狗時,他也是無可奈何。”

趙寧笑著笑著搖頭嘆息起來,“魏蛤蟆也曾是一方豪傑,有過風光鼎盛之時,現在面對沆瀣一氣的世家大族、滿朝權貴,卻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裏咽,我都替他委屈。”

趙遜攤攤手:“那又怎麽樣,這不都是他自找的?

“誰讓秦國立國的時候,魏氏選擇的是以世家大族為國本?既然代表了權貴的利益,那被權貴反噬的時候就沒有氣急敗壞的理由。

“凡事都是因果得講道理,不然就是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徒惹人笑。”

說這些話的時候,趙遜眼中充滿對魏氏的不屑譏諷與幸災樂禍。

想到魏無羨糾結痛苦之時只能無能狂怒的模樣,趙寧也覺得有趣,這家夥當初為了一家私利,不惜分裂皇朝建立秦國,現在正是該為此付出代價的時候。

其實面臨相似困境的不只是魏氏一家,吳國楊氏何嘗不是如此?

縱觀古今,歷朝歷代的帝室都有這些困擾,久了其實也就習慣了,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在大家都不濟事的時候,誰也不會覺得自己不堪,憤怒有限,但如今大晉皇朝就在眼前,自己明明有紙面優勢卻無法戰勝晉朝,差距就太過赤裸,不能視而不見,憤怒與屈辱難免沉重百倍。

趙寧摸了摸下巴:“不管怎麽說,臨了魏蛤蟆終究還是做了一件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