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考試成績!(二更)

鄉試成績一般十多天就能出來,往年貼榜,最遲不會到九月。

今年成績遲遲未出,考官們壓力很大。

試卷在謄抄這一步驟,就能把格式出錯、有塗抹的人刷去一批。

余下的卷子,才是需要考官批閱舉薦的。

往年閱卷步驟是這樣:抽簽分配好試卷以後,各房房官根據主副考官擬作的程文,當做取卷參考,再回房批閱。

第一場考卷優秀者,二場、三場的卷子,可直接加批續薦。

第一場未舉薦,二、三場水平高者,可以連同把第一場的一起補薦。

這個步驟繁復,一方面保證了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公平性,讓其他“偏科”學子能有被取中的機會。

今年不一樣。

第二場的題目太過主觀,看考生的立場。

立場問題,無須細說,錯了就“落卷”。

往年的“落卷”,還有主考官“搜閱”,有概率從其中取錄。今年直接斷絕了這個可能。

依著這個閱卷流程來說,他們要比往年的速度快。

刷下去的不用看其他兩場,余下的人又不多。

可在場的考官們,只有少數房官是純粹的文人學士,余下的各有黨派。

他們想要保留一批人才,今年不錄用,來年再錄。

有的攪渾水,悄悄留出“差生”。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考官故意落卷。而其他不知情者,還在兢兢業業捕羅人才。

裏頭的信息差,導致取中者參差不齊。

大堂對卷,考卷的質量,讓在場眾人都沉默了。

主考官孟培德不填榜,發了好大的脾氣,叫他們集體搜卷。

“科舉是掄才大典,是為朝廷選拔人才的!我不管你們是什麽黨什麽派,哪個敢薦既沒學識又沒才幹的卷子,我便要問問皇上和太子,這人才是給大啟朝選拔的,還是給你們哪個人選拔的!”

搜卷就在大堂進行,孟培德巡場,看他們搜。

每屆科舉取中者有限,落榜者眾多,當眾看,也是落卷多,補錄少。

孟培德精力有限,盯不住所有人,看所取試卷的質量有所提升,臉色緩和。

他稍作休息,再次巡場,隨機挑了個竹筐,撿裏面的落卷翻閱。

今年考題很極端,文采好的人,不一定有實幹,同一人寫的卷子,好壞兩極分化。文章寫的一團錦繡,時事答得一塌糊塗。

孟培德幾天閱卷下來,審美疲勞,也養出了新的閱卷習慣,他先看策問,再閱經史。

這一看,倒讓他看見了一份好的。

在一堆引經據典、不知所雲的湊字數的卷子裏,出來了一個言語樸實,文字深刻,道理清晰明了的卷子。

三策合一的答法也很特別,一張張看完,酣暢淋漓。

問錢糧,他列舉了幾樣,樣樣落在了實處。

因地制宜,大興農商,是核心內容。其他還有尋良種、搞增產、制好肥,做“農業科普大全”,教百姓種地。

稍提一句“田地所屬”。不是自己的田,鞭子在身上抽,也就是表面努力。

問商貿,又引用了上一題的農商,同時再做其他內容補充。手工業、小商品、重工業發展,同樣能帶動經濟。

三題本來就有密切的關聯,他又能把商貿的工業發展,跟第三問的水利結合。

水利建設,一聽就需要大把的銀子大量的人。答題者提出來了另一種思路,將“建設”與“工程”結合,讓這個令人頭疼、難以切入,哪裏出問題就把補丁打到哪裏的難題,拆解成了一個個的小問題,逐步解決。

孟培德公正客觀的來說,三合一的答法,只是特別,並不是唯一。

三題都言之有物,環環相扣,才讓他另眼相看。

他看了就生氣,回頭就把卷子扔給落卷的房官看。

“你給我說說這卷子為什麽落了?”

房官跟他看的順序不一樣,他拿了卷子,先看的經史。

他懵懵的:“這題能過嗎?”

孟培德見狀,拿起這份卷子,往前翻兩張,看經史。

他沉默了下來。

文章是能傳遞筆者文思的,是文意暢達,還是磕磕巴巴,不用細看,打眼一瞧,心裏就有數。

孟培德看在策問三題的份上,擰著眉頭,把這份卷子看完,一並把答卷人的另兩場試卷補閱。

經義題還不錯,能拿個及格分。經史就……不想說。

第二場考的立場,他的立場沒問題,答題思路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祭祀這題,答得像個老油子。孟培德不喜歡。

判五道很不錯,處理方式圓滑之余不失溫度。

他反復看了好幾次,經史怎麽就這麽爛???

三五百個字真的憋不出來嗎???

怎麽東拼西湊的,一句正經話沒有!

但凡扣一點題,他閉閉眼就給放了。

他站大堂上,為一份卷子,臉色變了又變,把卷子放桌上,毛筆都拿起來了,“取”字愣是寫不下,臉色憋得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