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6/6頁)

如果追溯歷史的話,在硝煙彌天的世界大戰時代,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地區所留下的第一滴血,應該要數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對東非高原國度埃塞俄比亞的入侵。在這場蹩腳的戰爭之中,墨索裏尼的意大利軍隊雖然鬧出了許許多多的笑話,但也還是給埃塞俄比亞造成了八十萬到一百萬人的傷亡。

再接下來,在二戰期間的馬達加斯加島和達喀爾,英法殖民者之間也爆發了一系列的武裝沖突。不過,對於整個黑非洲而言,上述沖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和社會經濟破壞,基本都是微乎其微、不值一提的。

真正讓黑非洲血流成河的大規模人口損失,開始於三戰前期的核戰爭。當時,率軍撤出北非和西亞的艾森豪威爾,在匯合了殖民地部隊之後,退守到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與蘇聯紅軍繼續隔著沙漠遙遙對峙。克裏姆林宮若是想要結束舊大陸的戰事,就必須殲滅或者至少是驅逐這支總兵力多達上百萬的美英盟軍。

但是,如果直接越過浩瀚的大沙漠南下進攻美軍,首先是紅軍的一線兵力不足,其次是橫穿撒哈拉大沙漠的後勤補給線實在難以支撐;如果沿著大西洋海岸向西非進軍,以方便通過海路輸送給養,則美國大西洋艦隊尚有相當實力,蘇聯尚未取得制海權,如此將補給線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下,實屬不智;如果沿著紅海南下東非,偏偏蘇伊士運河已經被核爆摧毀,短時間內無法通行,一時間無船可用。

因此,克裏姆林宮最終決定,繼續以核打擊代替地面攻勢,用高烈度的核爆把美軍從非洲趕走。

於是,接下來的幾個月內,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尤其是東非和西非的港口殖民城市,承受了數以百計的原子彈爆擊,幾乎將大航海時代開啟以來,西歐殖民者對非洲進行的那些建設一掃而空。

在艾森豪威爾的駐非美軍最終崩潰,南非聯邦倒戈易幟,驅逐美軍離開非洲之前,約有一千萬到兩千萬非洲人被蘇聯原子彈炸死,其中多為黑人。待到南非聯邦脫離大英帝國,建國成功之後。南非白人政權一邊對非洲各個前殖民地文攻武鬥,將除了埃塞俄比亞之外的幾乎所有黑非洲殖民地,都強行納入南非聯邦領導的“南部非洲共同體”之中,又一直半公開地執行種族滅絕政策,對非洲黑人土著進行大規模的屠殺。

截止到一九四九年末,整個黑非洲合計已經有五千萬到六千萬的黑人死於戰爭和屠殺。但如果僅僅計算黑非洲的人口減少數量,卻遠遠沒有這麽多。因為,當南非白人當局在三戰期間大規模屠殺黑人的同時,又不斷有戰爭難民從海外進入南非。根據南非方面公布的信息,光是合法入境的戰爭難民數量,就多達三千五百萬。絕大部分都是歐美白人,但也有一部分是印度人、阿拉伯人和東亞黃種人,總數應當不少於兩百萬。

至此,依靠近年來大規模湧入的戰爭難民,還有南非、莫桑比克等地原有的白人移民,南非共同體擁有的白人數量,已經激增至五千萬以上,超過了戰前的英國本土人口。於是,為了安置這些攜帶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素質較高,在南非當局看來也更加可靠的白人移民,在非洲的土地上給他們騰出足夠的生存空間,南非白人當局毫不猶豫地對黑人舉起了屠刀。其終極目標,應當是把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黑非洲,用血與火洗成“白非洲”。而剩余的黑人則只能像上個世紀美國南方各州一樣,在種植園的奴隸土牢裏苟延殘喘。

不過,在此過程之中,非洲黑人也不可能束手待斃,而是必然會為了族群的生存,對南非白人當局展開最激烈的反抗。接下來的很多年裏,對黑人土著的鎮壓和清洗,必然會牽扯住南非白人當局的絕大部分精力。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這個資本主義的最後堡壘,應當不會對社會主義事業構成太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