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3/4頁)

其他常委們總算找到了話題的突破口,一個接一個發言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誰都不願意成為第一,可是誰都願意成為第二和第三。第一是有風險的,而第二和第三正適合於對第一進行修正。

都說完了,齊鳴清了清嗓子,他的臉色比剛才進來時緩和多了。

齊鳴道:"剛才一路同志談了很好的意見,當然嘍,大家的意見都很好。提出奮力追趕、振興南州大討論,這是基於南州目前的發展現狀和將來的發展要求而提出來的。南州必須發展,大家都很清楚。可是怎麽發展?這就必須問計於民,問計於廣大幹部群眾。我覺得:開展這次大討論,最大的目的還是要使我們大家,特別是廣大領導幹部,認清形勢,認識到不足。南州曾經是江南省的老大,現在呢?看看我們的綜合考評位次,中遊偏下了。形勢不容樂觀,壓力十分巨大。"

喝了口茶,又清了清嗓子,齊鳴突然提高了聲音:"可能有些同志有些想法。認為開展大討論,是造勢,甚至有的同志會想到這與領導幹部的前途有關。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就是造勢。南州目前的現狀,就需要造勢,而且要大造聲勢。一個地方沒了聲音,這個地方談何發展?至於領導幹部的前途,這是組織上的事,一場討論能改變?不可能的嘛。要是能,還要工作?不如天天討論好了。"

程一路在筆記本上記了兩行,齊鳴這段話說得有意思,態度明朗,很有針對性。這讓程一路為自己剛才的判斷慶幸。在這個模棱兩可的問題上,誰站在更靠中心的位置,誰往往就成了有利者。

"我這話說得有些不太好聽。"齊鳴繼續著:"可是,我必須說。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領導幹部的認識不提高,怎麽去領導群眾搞經濟?大討論要首先從常委們做起,從縣委書記們做起,領導思想解放了,才能更好地引領全市人民做工作。常委們在討論中要每人有課題,每人有調研,每人有成果,每人有實效。"

王進的電話響了,他皺了下眉,齊鳴也朝他看了眼。王進將手同按了,然後出門接了電話再回來,會議已經進入第三個議題了。

組織部將有關人事的安排進行了通報,這次安排的幹部一共有十一名。其中正職一位,市建設局局長;其余都是副職,而且副職中大都是市直一些規模較小的單位,或者業務型單位。組織部每次安排人事,其實也是有技巧的。有好位子時,必須有一般的位子相搭配。都是好位子,競爭就大,矛盾就多。搭配了,多少也是個職位,常委們提前打招呼的,能解決就盡量去解決。比如這次市人防辦的副主任,就是張宜學部長提名的。人選是他的外侄子。人防辦單位不大,所以通過應該不會有問題。還有湖東經濟開發區的副主任,是政協主席馬良的弟弟。下面的事,也不會出什麽紕漏。程一路沒有提名。這兩年來,他雖然分管組織,但堅持不提名幹部。唯一提名的,是馬洪濤。其實還是附和著趙守春市長提名的。自己不提名,常委會上說話就有底氣。一個分管組織的幹部有底氣,多少能對一個地方用人,取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劉海峰部長就相關人選作了補充說明,這裏面重點就提到了擬任建設局長人選劉光明:"劉光明同志擔任過多年的基層領導幹部,去年調任建設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後,工作成效明顯;特別是張風出事後,劉光明同志主持建設局工作,整個建設工作扭轉了被動局面,正在向良性循環過渡。該同志年齡輕,黨性觀念強,業務精,思想品德良好,是建設局長的合適人選。"

合適人選?程一路聽著,心裏不禁打了個"?"。

劉光明的事,常委會前的書記會上,齊鳴同志只是稍稍說了一下。程一路提到這個同志雖然工作不錯,但是據反映,在班子的團結和民主上,還有不少負面的不足。建議暫時繼續由劉光明來主持建設局工作,待條件成熟後再行考慮。應該說,程一路這個建議,已經是充分顧及到齊鳴的面子了。三個人的書記會,因為趙守春的突然離去,變成了兩個人的。程一路再不發表意見,就成了"一言堂"了。齊鳴也同意,讓組織部繼續考察。

可是,怎麽現在又拿出來了呢?

南州政壇的局面,從方良華事件後,逐漸趨向了緩和。雖然齊鳴和趙守春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矛盾,但是不明顯。常委基本上都換了,老班子中的一些問題,被慢慢消化了。副書記職位的減少,也在客觀了減少了矛盾。市委班子矛盾小了,涉及到市直,涉及到縣一級,就更好辦了。一個地方幹部隊伍的風氣好壞,關鍵是市委,而市委班子的好壞,關鍵是班長。趙守春剛走,齊鳴就玩起了這一招。他是不是覺得沒有了趙守春,在常委會上就沒有人再能與他抗衡?或者就沒有人再會對他的提議作出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