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8/23頁)

注109 瑞蚨祥是清末民初北京最大的綢布店,前面也多次提到。瑞蚨祥擁有5個字號,其中就有西鴻記綢布店和西鴻記茶莊,均位於大柵欄街內。

注110 鹽商查氏,經營珠市口東大街路南的恩成公鹽櫃。恩成公鹽櫃當時壟斷全京城的官鹽。與查氏有關的建築之一就是北京前門外的劇場——查樓。查樓原為查氏花園中的戲樓,後來成為戲院,改稱廣和樓,京城的京戲名角多在此登台。隨著城市改造,該戲院已無存。

注111 劉老這裏的記憶可能有誤,會賢堂在什刹海,參見本叢書之《胡同裏的姑奶奶》張宗堯、張碧君口述中的注釋。取燈胡同內有名的飯館名同興堂。

注112 崔靈芝,原名崔松林,河北梆子“三大靈芝”之一,有“京梆泰鬥”“梆子梅蘭芳”之稱。

注113 白登雲(1906—1990),京劇鼓師,拜著名京劇鼓師郭德順、鮑桂山等學藝。1934年以後專任程硯秋鼓師,對程派藝術諳熟於心,伴奏上卓有貢獻。1979年任中國戲曲學院顧問。

注114 第一舞台坐落於前門珠市口大街路北。民國元年(1912年)籌建,1914年春末建成。仿效上海“改良式劇場”,一改清代茶館式的座位安設,舞台也取改良式。許多在此上演的京劇都使用布景。該劇場建成後,幾乎邀遍了北京京劇的所有名角兒。該劇場幾次遭遇火災,1937年終被完全焚毀。京劇名角楊小樓、姚佩秋是主要投資人。

注115 真光電影院,位於東城區東安門外。開業於1921年11月,曾是北京建築中最豪華、設施最先進的劇場。內部設施直到20世紀50年代在北京各大電影院中仍然處於領先地位。解放後為中國兒童劇場。

注116 引自《富連成三十年史》,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注117 引自《富連成三十年史》,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注118 王和霖(1920—1999),馬連良親傳弟子,有小馬連良之稱。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軍區京劇院。

注119 關於相公堂子,見齊如山《國劇漫談》:“相公堂子又名私坊下處,本界則名堂號,或私寓,然私寓二字,已是貶詞。其中的徒弟,名曰相公,又曰私坊,本界名曰徒弟,這種行業,實始自戲班。”(載《齊如山全集》第三冊,台灣聯經出版社1979年版,35—36頁)《清末北京史志資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版中譯本,第34章第23節)對相公則有更直接的描述:“‘相公’本為對他人之尊稱,而今日已成俗語,即龍陽之名義。但相公並非如同娼妓之一種特殊職業,而僅指優伶之少年弟子。北京習俗,朋友相聚設宴視招歌妓侍宴較之招相公更為下等,並不高雅。蓋因歌伎僅以賣淫為業,而相公並非以色侍人,只不過以陪酒席彈唱劃拳等助興為業。欲招相公者令菜館老板將之招來,不僅為酒席助興,其小費亦無須甚多,招請數次後逐漸相識,方得玩弄其色,但其小費若不比歌妓甚多則不應允。深交後,狎客必須為之買衣、帽、靴等。若相公學藝已成,可獨立為優伶時,狎客必須出錢使之走出師門。相公尚未離開師門期間,陪酒席所得之小費等均成為師之收入。獨立而離開師門後,一切收入皆歸其所有,並且由狎客出錢租房娶妻,收徒教戲,得以安度一生。於是,相公若被酒客招請,則努力尋求於己之未來有利之人,此亦自然之理(據雲天津的相公比北京下等,專賣淫)。”(505頁)

注120 這是第一部以優伶為主人公反映梨園生活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849年。作者為江蘇常州的陳森。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其為清末“狎邪小說”的始作俑者。

注121 關於梅蘭芳祖父開相公堂子的經歷,可詳見幺書儀:《戲曲史敘述中的北京“堂子”》一文,該文所述比劉老這裏要具體詳細得多。載陳平原、王德威編:《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74—93頁。

注122 田際雲(1864—1925),京劇花旦演員。藝名想九霄,亦作響九霄。1900年任梨園工會會首。田際雲一生致力於戲曲改革,發起組織“正樂育化會”,創辦第一個女伶科班,梅蘭芳稱他是“一位勇於改革社會惡習,有膽有識,不畏強禦的先進人物”。(《戲劇界參加辛亥革命的幾件事》,載《梅蘭芳文集》,208頁)關於劉老談到的封相公堂子一事,民國初年穆辰公撰《伶史》有這樣的記載:“際雲生平最恨私寓(即相公堂子——筆者注),以為是伶界羞,常蓄志革之。宣統三年(1911年)遂決計呈請禁止私寓。呈未上,適為私寓中之有力者所聞,以錢買某禦史,上奏‘伶人田際雲即想九霄,勾通革黨,時編新戲,辱罵官府,宜科以應得之罪。’三月十九日被步軍統領衙門官兵鎖去,送交地方審判廳,查無實據,系獄百日釋出。民國成立,仍請禁止私寓,蒙內務部及外城總廳批準,於是私寓營業遂除……旋集梨園之有名譽者,如楊桂雲、余玉琴、王琴儂、孫佩亭等,組織正樂育化會……”(民國六年北京宣元閣印,53頁)所述過程與劉老略有參差。劉老對此事的記憶,當亦是自書中得知。又,正樂育化會即梨園公會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