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9/23頁)

注123 王琴儂(1887—1933),青衣演員。王門是四代梨園世家。

注124 新世界,位於崇文門外香廠路和萬明路交界處,始建於1917年,1919年2月開張,是模仿上海大世界建起的遊藝場所,共5層,而非劉老說的兩層。該樓一層有一部分為京劇劇場,由有名的坤伶組成的崇雅坤社就在那裏演出。

注125 孟小冬(1907—1977),京劇女老生演員,出身梨園世家,1938年正式拜余叔巖為師,是余叔巖唯一女弟子。曾與梅蘭芳結為伉儷,後分手,一度皈依佛門。1949年與杜月笙一道離開上海赴香港,1950年與杜月笙正式結婚。杜不久即去世。

注126 雪艷琴(1906—1986),京劇旦角女演員。是我國早期京劇女演員中藝齡最長、成就最高的。曾與譚富英合拍過中國第一部整出的戲曲影片——全本《四郎探母》,是京劇藝術走上銀幕的珍品。

注127 劉老這裏有口誤,姚玉蘭是杜月笙的四姨太而非三姨太。

注128 張二奎(1814—1864),字子英,出生地歷來說法不一。著名京劇老生演員,為早期京劇老生三傑之一,與程長庚、余三勝齊名,號稱“京劇三鼎甲”,一時聲名在程、余之上,由於舞台生命不長,關於他的史料和傳說比其同時代的余三勝、程長庚少得多。

注129 該文章收入朱誠如主編:《清史論集:慶賀王鐘翰教授九十華誕》,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版。

注130 周貽白,1900年出生,湖南長沙人。早年曾做過戲劇演員,亦參加過北伐戰爭。1936年國難當頭之際,不滿中國的戲劇史由日本人來寫,於是憤然撰寫了《中國戲劇史略》與《中國劇場史》兩部專著,名噪一時,遂被復旦大學、無錫國專聘為教授。期間創作戲劇電影劇本、小說數百部,被譽為“金牌編劇”。1950年受愛國情結感召從香港回京,與歐陽予倩、田漢等學者創辦中央戲劇學院。“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1977年含冤逝世。

注131 《同光十三絕》是同治、光緒時期的13名昆曲、京劇著名演員的劇裝畫像,據說是由清光緒年間畫師沈蓉圃繪制,這裏劉老和王政堯先生對此畫的原作和傳世經過都提出了疑義。但該畫由於所繪13位演員之面目畢肖,神情逼真,服裝、化裝寫實傳真,也確實是研究京劇史的珍貴資料。所以劉老說該畫的傳世是好事,不是壞事。畫中從左至右分別為:郝蘭田飾《行路訓子》之康氏;張勝奎飾《一捧雪》之莫成;梅巧玲飾《雁門關》之蕭太後;劉趕三飾《探親家》之鄉下媽媽;余紫雲飾《彩樓配》之王寶釧;程長庚飾《群英會》之魯肅;徐小香飾《群英會》之周瑜;時小福飾《桑園會》之羅敷;楊鳴玉飾《思志誠》之閔天亮;盧勝奎飾《戰北原》之諸葛亮;朱蓮芬飾《玉簪記》之陳妙常;譚鑫培飾《惡虎村》之黃天霸;楊月樓飾《四郎探母》之楊延輝。

注132 姓朱的,指朱復昌,可參見顏長珂《哪來的“十三絕”畫像》:“聽幾位老先生說,這畫是‘三六九畫報’朱復昌等人依照京腔‘十三絕’,以沈蓉圃戲畫中的人物拼湊而成的。”《中國戲劇》1999年第12期。

注133 郝蘭田(1832—1872),安徽懷寧人,清末京劇老旦著名演員,與譚志道均為京劇老旦的奠基者,被繪入《同光十三絕》畫譜。在京劇界有“通天教主”之稱的王瑤卿,其母為郝蘭田之女。所以這裏有“老旦是他嶽丈”之說,實際上老旦是他的外祖父。

注134 翁偶虹(1908—1994),著名戲曲作家、理論家、教育家,北京人。原名翁麟聲,筆名藕紅,後改偶虹。青年時期就讀於京兆高級中學,業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畢業後致力於戲曲研究,常與諸名票同台。1930年中華戲劇專科學校建立,翁被聘於該校兼課。1934年於中華戲曲專科學校任編劇和導演。1949年以後在中國京劇院任編劇。1974年退休。

注135 景孤血《題十三絕圖詠》中,有一首詩的注文道:“二十年前,有人在城南遊藝園舉辦‘名伶遺物展覽會’,臚列遺物珍品甚多,然亦未見有著此圖之巋然巨觀也。”

注136 劉曾復這裏提到的是翁偶虹《泛談“十三絕”》一文,翁偶虹在文中提到:“我的老師胡子均先生,曾看見過沈蓉圃畫的單人冊頁……”又及:“有一次,票界大王侗五爺(紅豆館主)想演《單刀會》,特意拜訪胡子均先生,請他司鼓。老二位說起梨園往事,談興甚濃,予侍立左右,冒昧地請教‘十三絕’的問題,侗五爺說:這張‘十三絕’本不是沈蓉圃的初稿,是把沈蓉圃所畫的單人冊頁拼湊而成圖的。”載《中國京劇》199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