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11/23頁)

注154 雷喜福(1894—1968),京劇老生。為富連成六大弟子之一。馬連良、譚富英、李盛藻、葉世長、譚元壽等均曾受業於他,在富連成科班被稱為“大師兄”。

注155 許蔭棠(1852—1918),名德普,字秋山,京兆大興縣人。京劇老生。

注156 賈麗川(1851—1907),京劇老生,字煥亭。昆腔小生賈樹堂之子,賈洪林之叔父。

注157 俞菊笙(1839—1914),京劇武生。原籍江蘇蘇州,生於北京。幼年投張二奎門下,從楊二喜習武旦,後改武生。

注158 侯俊山 (1854—1935) ,名達,字喜麟,河北萬全縣東紅廟村人,河北梆子的創始人之一。晚年移居到張市橋西區行宮巷。侯俊山自幼學習晉劇,天資十分聰穎,後經名師點傳,唱念做打俱佳,旦行及紅、黑、生、醜均臻於上乘。十三旦是他的藝名。

注159 程繼仙(1874—1942),一作“程繼先”。京劇演員。字振庭,原籍安徽潛山。著名京劇老生程長庚之孫、鼓師程章甫之子。

注160 王鴻壽(1850—1925),安徽人,有“活關公”之美譽。

注161 李洪春(1898—1991),生於北京,祖籍江蘇南京,後遷居到山東省武定(無棣縣佘家巷鄉李官莊)。紅生演員。

注162 有關劉曾復的父親在頤和園就職一事,詳見這組口述的第一篇。

注163 袁良(1882—1952)民國第四任北平市長(1933.6.16—1935.11.8任職),浙江杭縣人,字文欽。1933年6月,袁良出任北平市政府的市長。袁良力主借鑒歐美各國最先進的城市規劃與市政建設經驗,銳意革新,力圖整頓,頒布了《北平市遊覽區建設計劃》《北平市溝渠建設計劃》《北平市河道整理計劃》等城市建設計劃。為保障上述規劃實施,市府發行公債,改善財政稅收狀況,開北平大規模城市現代化建設之先河。

注164 清代官修大型辭藻典故辭典之一,是專供文人作詩時選取辭藻和尋找典故,以便押韻對句之用的工具書。

注165 這裏說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19卷,簡稱“四書集注”。朱熹於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

注166 張君勱(1887—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號立齋,江蘇寶山(今屬上海市寶山區)人。近現代學者,早期新儒家的代表之一。曾留學日本、德國,學習政治經濟與哲學。回國後推崇唯心主義哲學,被稱為“玄學鬼”。曾參與組織中國民主同盟,參加國大。是中國民主社會黨領袖。國民黨入台後,張君勱在海外組織“中國自由民主戰鬥同盟”,以“第三勢力”自居。張君勱一生未置產業,僅靠稿費與少量養老金維持,生活清苦。

注167 這裏的中二爺指的是孫中山,為什麽如此稱呼則不清楚。

注168 丞相胡同,老北京地名,現菜市口大街所在位置。該地名的來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傳明代大學士嚴嵩(相當於宰相職)曾居住此地。另一種說法是明代這裏集中居住了繩匠,故名繩匠胡同,諧音丞相。清乾隆時期改名為神仙胡同,後改為丞相胡同。1965年改名為菜市口胡同。該胡同北口外東部至鐵門胡同南口一段,就是清代菜市口行刑法場故址。

注169 鶴頂紅,即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業價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學開始物料,也是最古老的毒物之一,無臭無味,外觀為白色霜狀粉末,故稱砒霜。

注170 前面已經提到,這裏說的是安徽壽州孫家鼐家。見本書第84頁注釋①。

注171 參見本書劉曾復口述第一篇第91頁注釋①。

注172 北京市第六中學的前身是私立華北中學。原址在西安門大街附近,後遷至北京市西城區南長街大晏樂胡同11號。

注173 僧格林沁府位於南鑼鼓巷南炒豆胡同73、75、77號(此為板廠30、32、34號院),全府占了幾乎炒豆胡同一條街,規模相當可觀。僧格林沁死後,該府由其子孫繼承,至民國時主人為僧格林沁之孫阿穆爾靈圭,故又稱“阿王府”。阿穆爾靈圭時為第一屆國會議員,家道敗落,難以維持,只得將王府拍賣。該府今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注174 惲寶惠(1885—1979),常州人,惲毓鼎長子。惲毓鼎(1862—1917),字薇孫,一字澄齋,北京大興人,祖籍江蘇常州。光緒十五年考中進士,歷任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國史館纂修、總纂、提調,文淵閣校理,憲政研究所總辦等職,擔任晚清宮廷史官達十九年之久。《惲毓鼎澄齋日記》,起於1882年,迄於1917年,計120萬字,是惲毓鼎幾十年工作與生活的全面記錄。1960年惲毓鼎之子惲寶惠將保存的36冊日記全部歸之北大圖書館。惲寶惠清末授陸軍部主事、禁衛軍秘書處長等職,北洋政府時任國務院秘書長、蒙藏院副總裁。偽滿洲政府時曾任內務府部長,後任職於北京故宮博物院。1948年回鄉總纂《毗陵惲氏家乘》32卷,解放後任全國政協文史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