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12/23頁)

注175 梁鼎芬(1859—1919),晚清學者、藏書家。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號節庵,廣東番禺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編修。歷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彈劾李鴻章,名震朝野。後應張之洞聘,主講廣東廣雅書院和江蘇鐘山書院,為《昌言報》主筆。辛亥革命前有反帝主戰思想。曾任溥儀的毓慶宮行走,所以劉老說他是“宣統老師”。詩詞多慷慨憤世之作,與羅惇曧等人並稱“嶺南近代四家”。

注176 〖HJ1.2mm〗松筠庵也叫楊椒山祠,位於宣武門外達智橋胡同坐南朝北,是明嘉靖年間楊繼盛的故居,松筠庵為原名,在一些文獻中也有寫作“松雲庵”或“松鶴庵”的。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明嘉靖丁未科(1546年)進士。是明朝有名的愛國志士、文學家和書法家。“文化大革命”中楊椒山彩塑像被砸毀,香爐,祭器及石碑“楊椒山先生故宅”“松筠庵”“景賢堂”“諫草堂”等均被毀壞。唯有景賢堂、諫草堂墻壁上的刻石僥幸得以保留。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5月24日將這裏列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HJ〗

注177 孔教大學是民國初年提倡尊孔讀經的社團——孔教會籌建的一所大學。孔教會1912年10月由康有為授意其學生陳煥章等成立於上海,以後將總會遷至北京。陳煥章任孔教大學校長。

注178 早年,北京的名飯館有“八大居”,廣和居是其中之一。坐落在宣武門外菜市口附近的北半截胡同南口路東,是一套大四合院,臨街三間房,南頭半間為門洞,門洞正對院內南房的西北墻,墻上有磚刻的招牌,權當影壁。院內各房,都分成大小房間。是京城士大夫聚會的場所。廣和居在北洋政府末期便衰敗了,原因眾說不一,一說廣和居後來搬到西單全聚德一帶,但還是無起色,飯店最終倒閉。

注179 前門外鮮魚口街便宜坊烤鴨店創業於清鹹豐五年(1855年),股東有三個,古玩商王少甫是大股,鮮魚口街便宜坊雖然晚於米市胡同的老便宜坊,但後來居上。

注180 郭紀雲確有其人,據載育英學校的創辦就與他有關,這個圖書館在梁實秋、季羨林等人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也出版一些圖書,但具體情況待查。

注181 森隆是飯莊名,由江蘇丹徒人張森隆開辦,並以他的名字為字號,最初設在東安市場北面的金魚胡同。張森隆,號春山,到北京後靠賣肉餡起家,於民國初年在東安市場北門開辦稻香春南味食品店。他善於交際,曾任1913年成立的東安市場商民公益聯合會會長,後擔任原北平市商會理事、商會公斷處處長等職務。1920年張森隆將稻香春全部翻修重建,蓋起了漂亮的三層樓房,一層為稻香春南味食品店,二層為森隆西餐館,三層是森隆中餐館。開業之前,張森隆在報紙上大做廣告宣傳。1924年森隆飯莊正式開業。1956年公私合營,1968年東安市場改造時被取消。

注182 長春堂藥店於乾隆末年(1795年)在前門外長巷頭條開張營業,以經營人們喜歡的聞藥為主。1888年孫三明開始經營長春堂後,為了與日本產的仁丹和清涼聞藥寶丹相抗衡,最終試制成功一種新的聞藥——避瘟散。到1933年前後避瘟散取代日貨寶丹而獨占市場,以華北、華東銷售量最大,同時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等國都有銷路。這是長春堂的鼎盛時期,它先後在鮮魚口一帶開設了長春堂印刷廠、長春堂棺材鋪、慶豐飯館、油鹽店、億兆百貨商店,又在東曉市開有東升木廠,在地安門開設了仁和堂藥鋪,連同外地分號,總共有八個商店。掌櫃張子余,即劉老這裏說的長春堂老道,被北京商界稱為四大巨子之一。

注183 按照中國古代宗法制度,如長房長子比父母先死,那麽長房長孫在他祖父祖母死後舉辦喪禮時要代替長房長子(即自己的父親)做喪主,叫承重孫。其他孫輩的則稱孫,或嫡孫(特指嫡妻即正妻所生兒子的嫡妻即正妻所生的孫輩)。

注184 譚鑫培故居位於前門外鐵樹斜街大外廊營1號,三進院落,有房屋43間半。

注185 米市胡同位於北京原宣武區東南部,北起騾馬市大街,南至南橫東街。清以來在此居住許多官僚、文人。如王崇簡、王熙、潘世恩、潘祖蔭、曹秀先、任蘭枝、徐寶善等。胡同43號是以前的南海會館,即康有為故居。劉老這裏說李萬春、錢金福等人都在這裏住,是指的在這一帶住,而不是住在這條胡同裏。但這些人的居所,的確都在米市胡同附近,如王瑤卿的故居在培英胡同20號;余叔巖住椿樹上頭條15號;尚小雲故居在椿樹下二條1號;荀慧生的故居在山西街13號;錢金福故居在山西街23號;於連泉曾住西草廠17號、永光寺東街21號和宣武門東河沿9號;裘盛戎的故居在西河沿215號,對面就是正乙祠;李少春故居在南柳巷 54號,等等。這也是筆者在這裏提到有個唱戲的人居住的“圈子”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