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秦國的涅槃(第9/14頁)

為耕戰保駕護航的是法律,秦國的法律非常嚴格,也非常精細,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以兵器為例,秦軍使用的兵器是在政府監制下嚴格完成的,每件武器上都了標記,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制造者就會受到處罰,這點非常像現在的企業管理制度。秦國的官場風氣與其他國家也不一樣,法律嚴禁官員結黨、請托。因此官員只需要依照法律將本職工作做好,業績決定了他們的前途。對官員的監管制度也定得非常詳細,一旦犯錯,受到的處罰是公開公正的;而一旦有功,受到的獎勵也是公開公正的。後來荀子遊歷秦國時對秦國的吏治深表欽佩。這一切全是商鞅的功勞。

或許《十五的月亮》這首歌最適合秦國人,有詩為證:“秦時明月漢時關”,可見秦國的月亮最能勾起人們的憂思。秦國又有多少秦娥,秦羅敷們在月亮下面苦苦等待?她們等待的或許是一封戰地情書,或許是勝利的捷報,或許是冰冷的屍體。前線的將士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國中的農民在田野上辛勤耕耘。秦國不相信眼淚。秦國是個現實、功利、講求實用的國度。它只承認強者,強者將步步高升,弱者將被淘汰,反抗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整個社會像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一切都符合人類趨利避害的天性,和動物界生存競爭的自然法則。

商鞅看到秦國的景象感到很滿意,但內心也很孤獨。用二十年時間,商鞅重新改造了秦國,給秦國以新生。但這位秦國靈魂的工程師展示給世人的是冷酷的表情和不近人情的性格,沒有人能夠走進他的心底世界,對他表示反對會受到懲罰,對他表示愛戴同樣會受到懲罰。商鞅並不害怕被人憎恨,他自有一套保護措施,每次出門,商鞅的周圍都跟隨著大量衛士。在商鞅看來,有了政治上的靠山和人身安全便可以有恃無恐的對待他的政敵和不服從變法者,但是商鞅忽略了一個問題:一旦失去政治上的靠山,人身的安全將由誰來保障?對一個法家人士來說,最幸運的事情莫過於在活著的時候遇見賞識他的君主,最不幸的事情是還沒有死去的時候這樣的君主死去,然而這樣的厄運許多法家無法避免,吳起不能,商鞅也不能。

【5、商鞅的悲劇(上)】

老實說,生活在商鞅變法後的秦國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水深火熱。對奉公守法,安守本分的老百姓而言這裏絕不是地獄,只要遵守法令,專心務農,可保衣食無虞;對渴望建功立業的野心人士人而言,這裏簡直就是天堂,榮華富貴的道路向每一個人敞開著,爵位面前人人平等,如果達不到則只能怪自己能力不濟,不能怪社會不公;贏得正大光明,輸得心服口服,這樣一幅社會場景本應該得到全社會所有成員的支持。可是——

大家都滿意,有人不滿意。對國家毫無貢獻而安居高位,屍位素餐的前朝遺老遺少不滿意。命運女神總是喜歡擡高一部分人,打倒另一部分人,然後幸災樂禍地在一旁看兩部分人相鬥。改革必然會付出代價,一次成功的改革也不過使絕大多數滿意,使一小部分人黯然地退出歷史的舞台。然而誰願意主動退出呢?想得到不該得到的東西和不想失去該失去的東西是人類的天性。

如果秦國要想強大,商鞅的變法不可避免,即便不是這個商鞅變法也會是另外一個商鞅變法。當商鞅變法在國君的強力推動下由條文變成切實的行動時,原來的社會等級就會被重新調整。人類的發展史無數次表明腐朽勢力不會自動退出歷史舞台,新興勢力也不可能和平地占領歷史的制高點,兩者之間須有一場較量。米涅在《法國革命史》中說:“在牽涉到犧牲切身利益時沒有人能保持明智的態度。應當作出犧牲的人總是不肯犧牲,要別人作出犧牲的人總是強迫人家犧牲。好事和壞事一樣,也要通過篡奪的方法和暴力才能完成。除了暴力之外,還未曾有過其它有效手段。”

無功受祿的老舊貴族不甘心失去一切,然後像個布衣百姓一樣從頭爬起,他們對變法表示抗議,並成立了抗議委員會,太子駟(即後來的秦惠王)被大家推舉為抗議委員會主席。為了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委員會主席太子駟決定以身試法。

在一個悠靜的夜晚,月亮用曖昧的眼睛掃視著冷清的鹹陽城。自從變法頒布以來,鹹陽全城進行宵禁,老百姓的夜生活被迫停止,是以夜雖不深,但家家掩門,戶戶熄燈。只有狗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突然從遠處傳來一陣陣嘈雜的聲音,細辨之下,像是有人在放聲歌唱,又間雜著陣陣大呼小叫。聲音是從一座府院中傳出,房屋內燈火通明,一群貴族在縱酒放歌,中間唱著正起勁的是太子,只見他用渾身的肢體語言強烈地表達著自己的感情,在節奏強烈的伴奏中,太子歇斯底裏地嚎叫,周圍的大臣也隨之狂呼大喊,妖艷的侍女在張三、李四,王五的懷抱中來回輾轉,掛著妖媚的諂笑。一杯杯烈酒倒滿了幹,幹完了倒,人人臉紅脖粗,胡言亂語,平日一本正經的貴族此刻醜態百出,猶如群魔亂舞,恰似酒鬼乍屍,讓人感覺不是在民風淳樸的秦國,而是在輕浮的鄭衛之國。足足過了兩個時辰,這幫人嗓子唱幹了,身體扭累了,精神萎靡了,也該回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