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哈巴什(第7/7頁)

哈:我過去是……基督教徒,是的,正統的基督教徒。我過去是……醫生,是的,兒科醫生。我過去很喜歡這個職業,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您可知道,這確實是事實?因為這是一項要用全部身心去做的工作。特別是對待兒童。我喜歡給兒童治病……要放棄這一切是很痛苦的,很痛苦!是的,有時候惋惜之情刺痛了我,像針一樣刺痛了我。但是我必須去做我所做的事,對此我不後悔。在我的政治活動和我的診所工作之間存在著太多的矛盾。一個人不能那樣分割自己的感情和理智,不能一面救人,一面殺人,總有一天要作出決定:不是幹這個就是幹那個。

法:哈巴什大夫,告訴我真實的情況,是什麽使您作出了這樣的決定?是什麽引起了這樣的變化?我要搞懂它,請幫助我弄清。

哈:是什麽?我想不是某種理論,例如不是馬克思。過去我就讀過馬克思的著作,而且早已得出某些科學結論。是……是一種感情,是的,要知道,我習慣於看到人們肉體上受痛苦,而不習慣於看到人們精神上受折磨,也不習慣於那種不公正和受淩辱的現象。1948年以前我與其他人沒有什麽兩樣。我是一個典型的有錢人家的兒子,一個喜歡以遊泳、打網球和與姑娘們散步消遣的典型大學生。1948年發生的事使我感到沮喪,但是還沒有促使我發生很大的變化。那時我22歲,住在耶路撒冷附近的萊達,我不用分擔難民們所遭受的痛苦。畢業後,我當了醫生,把它視為自己對人類作貢獻的唯一方法,也是實行我的社會主義的一種方法。在大學的最後幾年裏我信奉了社會主義。後來到了1967年,他們來到萊達……我不知道怎樣來解釋……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麽……再也沒有家,沒有國家,沒有你關心的人……我們被迫逃跑。當時的情景一直折磨著我,我永遠不會忘記……永遠!3000個人一面走,一面哭……還有因恐懼而發出的吼叫聲……婦女們有的抱著孩子,有的牽著孩子……以色列士兵用步槍驅趕著她們。她們倒在街上……常常是再也爬不起來……可怕,可怕,可怕!當你看見一些事情之後,你會想:這不是生活,這不是人類。如果要發生這樣的事,那麽治好一個有病的軀體有什麽用?必須改變這個世界,要做點事情,必要時也可以殺人,甚至以喪失人性和付出生命作為代價去殺人……當你看見了這一切,你的思想和你的心就變了……你會感到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你們不理解我們,你們也許鄙視我們,但是以後你們會理解我們的。你們會不再鄙視我們,你們會百分之百地站在我們這一邊。

1972年3月於安曼


[1]阿爾貝特·施魏策爾(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德國哲學家、醫生、音樂家、人道主義者。1913年到非洲行醫,在加蓬建立了叢林診所,服務非洲直至逝世。獲得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被稱為“非洲之子”。

[2]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 1906—1962),納粹德國高官,在猶太人大屠殺中執行“最終方案”的主要負責者,被稱為“死刑執行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逃亡阿根廷隱居。1960年5月被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秘密抓捕。1962年6月在以色列被處絞刑。

[3]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表示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公開保證。1917年11月,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致函英國猶太復國主義者聯盟副主席羅斯柴爾德,信中說“英王陛下政府贊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之家”,這封信後來被稱為貝爾福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