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羅·南尼(第11/11頁)

[14]詹巴蒂斯塔·維柯(Giambattista Vico, 1668—1744),意大利哲學家、美學家、歷史學家,歷史循環論者。被譽為“意大利的黑格爾”。

[15]1914年6月,由意大利社會黨發起和組織的總罷工。

[16]弗朗西斯科·費雷爾(Francisco Ferrer, 1859—1909),西班牙教育家和出版商,無政府主義者。1909年被西班牙政府以煽動總罷工罪判處死刑。

[17]即意土戰爭。1911年9月,意大利為奪取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裏,借口其在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向土耳其發動戰爭。1912年10月戰爭結束,意大利獲得的黎波裏和昔蘭尼加。

[18]喬治·索雷爾(Georges Sorel, 1847—1922),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認為通過動員非理性力量進行暴力革命,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唯一方式。

[19]莫洛托夫(Молотов, 1890—1986),蘇聯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二戰時期曾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20]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邊界爭端。的裏雅斯特是意大利東北部邊境港口城市,亞得裏亞海北岸的出口港。1945年被南斯拉夫占領。後規定建為自由港,由英美和南斯拉夫分甲乙兩區管轄。1954年甲區交意大利管轄。1975年,正式劃定意、南兩國的領土和領水界線。

[21]意大利政治術語,指意大利共產黨主張的按智利方式通向社會主義的意大利道路。

[22]指天民黨人。

[23]指共產黨人。

[24]指企圖在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嚴格貫徹獨家學說的思想傾向。

[25]指意大利自由黨、社會黨、社會民主黨和激進黨,因為它們不屬於教會。

[26]指1944年陶裏亞蒂從蘇聯回到意大利後,宣布意共加入巴多利奧資產階級政府,支持議會民主制度。薩萊諾為意大利南部港口,是巴多利奧政府所在地。

[27]帕爾米羅·陶裏亞蒂(Palmiro Togliatti, 1893—1964),意大利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21年參與創建意大利共產黨。1927年葛蘭西被捕後,成為意共主要領導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參加意資產階級政府,先後任政府不管部長、副總理、司法部長等職。1956年提出“結構改革論”,主張在資本主義憲法許可的範圍內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平進入社會主義。

[28]阿爾奇德·德加斯貝利(Alcide De Gasperi, 1881—1954),意大利政治家,天民黨創始人之一。1945—1953年連續八次擔任意大利總理職務,是意大利歷史上連任最多的總理,也是二戰後意大利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29]1942年7月建立的反法西斯政黨,後分裂,部分加入社會黨,部分加入共和黨。

[30]卡洛·羅塞利(Carlo Rosselli, 1899—1937),意大利新聞記者、歷史學家和反法西斯主義積極分子。1929年創建了反法西斯主義運動“正義與自由”。

[31]意為“理想的社會”。

[32]即匈牙利十月事件,又稱1956年匈牙利革命,是1956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發生在匈牙利的由群眾和平遊行而引發的武裝暴動。在蘇聯的兩次軍事幹預下,事件被平息。事件共造成約2700匈牙利人死亡。

[33]約瑟夫·艾爾索普(Joseph Alsop, 1910—1989),美國記者和報刊專欄作家。

[34]指1958年戴高樂上台後,通過獨裁憲法成立第五共和國,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大權於總統一身。

[35]歐內斯特·勒內(Ernest Renan, 1823—1892),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作家,著有《耶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