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皇帝:最不幸的人(第10/11頁)

相比之下,西方的統治者在王位之爭中卻表現出了讓中國政治家瞧不起的軟弱性、糊塗性和不徹底性。他們根本不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的真理,在他們的政治鬥爭中,充滿了宋襄公的那種“蠢豬式的仁義”。在中國人看來,他們的王位之爭有時候簡直像小孩子過家家。

1135年,亨利一世去世,他的外孫亨利二世和外甥斯蒂芬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斯蒂芬搶先一步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不服,從此領兵前來爭奪王位。在第一次王位爭奪戰中,年僅十四歲的亨利二世經驗不足,準備不充分,還沒開戰,軍隊就沒有糧餉了。饑餓、困窘之下,他居然向敵人斯蒂芬請求支援。而斯蒂芬呢,居然慷慨解囊,借錢讓亨利二世把饑餓的雇傭軍打發回家,第一次戰爭就這樣可笑地不了了之。

數年之後,亨利羽翼已豐,卷土重來,雙方再次展開大戰,這次亨利很快取得勝利,斯蒂芬俯首投降。然而,雙方談判後達成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雙方約定,斯蒂芬繼續做英國國王,不過宣布亨利二世為他的繼承人,一旦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登基。

另一場王位爭奪的結局更富於戲劇性。英國愛德華三世的兩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的後代都對英國王位產生了興趣,兩個家族各拉一批貴族,發動了內戰。因為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是紅玫瑰,約克家族的族徽是白玫瑰,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玫瑰戰爭”。戰爭的結局是不打不成交,兩大家族在戰爭中打出了感情,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宣布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合並,結束了“玫瑰戰爭”,也結束了蘭開斯特和約克王朝,開創了都鐸王朝。

雖然西方的權力爭奪中也不乏殘忍和血腥,但較之中國式的殘酷,究竟不可同日而語。畢竟,在西方,得到了王位並不意味著得到了一切,丟掉了王位也並不一定就意味著失去一切,人們不會像東方人一樣不顧一切,偏執而瘋狂。歐洲政治中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做過國王的人即使被從王位上推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是騎士精神的表現之一——同情弱者,對失敗者寬宏大量。因此,歐洲權力鬥爭中的失敗者鮮有被處死的例子。在那個時代,人們無法容忍一個國王殺掉另一個國王。他們不是不知道養虎為患的道理,卻寧肯承受失敗者卷土重來的後果,也不願破壞自己的騎士風度。1688年,威廉三世征討英國,從自己嶽父詹姆斯二世手中奪取了王位。之後他網開一面,故意在囚禁嶽父的城堡前的大海上不設防備,讓他順利乘船逃到法國。第二年,他的嶽父就組織了一支精良的雇傭軍在愛爾蘭登陸。威廉三世不得不從英法戰爭中騰出手來對付卷土重來的嶽父,雖然最後將詹姆斯趕回了法國,卻因此在英法戰爭中失利。不過,似乎沒有人因此而批評威廉的不智。

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不但造成了大量中國皇帝的非正常死亡,也是造成許多皇帝瘋狂變態的重要原因。中國南北朝時期及五代時期,帝王患精神病或心理異常的比率分外高,這與這個時段異常激烈和殘酷的皇位競爭密切相關。這個時代的皇帝所處多是勢力交集之地,各方勢力把他如同五馬分屍一般拉向各個方向,在他的生命中有著太多的矛盾、取舍、焦慮和不如意。

金朝第三代皇帝熙宗完顏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早年是一個聰明善良、胸懷大志的人,很重親情,對宗室親王十分優待。他“頗讀《尚書》《論語》及《五代》《遼史》諸書,或以夜繼焉”,追慕唐太宗之政,曾立志成為治世明君。然而,在做了幾年皇帝之後,他卻變成了一個終日酗酒、動輒殺人的暴君,“屢殺宗室”、“屢殺大臣”、“叠興大獄”。皇統九年(1149年)僅一個月之內,就他殺皇後裴滿氏、德妃烏古論氏及夾古氏、張氏與妃裴滿氏等一後四妃,顯得異常殘酷。“縱酒酗怒,手刃殺人”更是常事,喝醉之後,他命令大臣跪在身邊,親手舉刀將其頭砍下來。群臣震恐,皇統九年十二月,數名宗室重臣合謀將熙宗刺死。

帝王生涯中遇到的太多挫折、打擊、不如意是熙宗精神變態的主要原因。他十七歲繼位是貴族擁立的結果,在帝王生涯的前數年內,朝中重臣專權,處處受權臣掣肘,令他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在朝中連綿數年的殘酷政治鬥爭中,他的眾多親族都在相互仇殺中慘死,使他十分苦悶。特別讓他無法承受的是,那些誅殺他的親叔、堂叔、叔祖的詔書,都是在權臣的脅迫下由他親自簽署的,這對他造成了嚴重的刺激,使他開始酗酒。壓斷他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他未能保護自己十分信任的大臣宇文虛中,在宇文虛中被處死後十個月,他初次顯示出精神異常。其時他宴請大臣,“酌酒賜元,元不能飲,上怒,仗劍逼之,元逃去。命左丞宗憲召元,宗憲與元俱去,上益怒,是時戶部尚書宗禮在側,使之跪,手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