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3/6頁)

在所有的公共建築物內,將士們一定要像諸多私人房舍主人那樣,用心地建造蓄水池,以便下雨時儲備雨水。要知道,對被圍困的城市居民來說,只要有一點點水就心滿意足了。

十二、如果城市地處沿海地區,但是城市食鹽短缺,那麽守城將士一定要用盤子和其他器皿灌滿海水。因為將它們放在太陽底下晾曬,海水會凝固成食鹽。如果敵人不讓守城將士靠近海邊(這是經常發生的),那麽還可以儲備一些暴風雨時由海上推到岸邊來的沙子,一旦城池被圍,可以用淡水沖洗這些沙子,然後經過蒸發,它們也會變成鹽塊。

十三、如果下定決心攻打城池或者決定向工事發起沖擊,那麽這種慘烈的戰鬥對雙方而言,危險性是相同的,不過,從流血的程度上看,進攻方會多一些。

執行突入城池內部的攻城部隊一定要先布好陣地,然後把各種會造成恐怖場景的工程設備排列起來,力求一舉攻破城池。這一定會讓戰場的氣氛更加驚心動魄,真可以說是鼓聲、號聲、呼喊聲齊鳴,殺聲震天。

這個時候,如果守城的市民們因為圍城者的聲勢浩大而恐懼,進而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鬥爭,那麽敵人就可能會趁機將雲梯推近城邊,並最終攻入城內。但是,如果進攻方的第一次沖擊被富有經驗的守城將士挫敗,那麽守城方將士氣大振。這時候,進攻方所制造的恐怖氣氛便不會產生多大的作用,它只能依靠實力、各種技藝和指揮藝術獲得最後的勝利。

十四、攻城開始,進攻方的龜背車、攻城槌、鐮鉤篙、帶頂通道車、柵欄車、舟車、碉樓車等各種攻城用具都會朝著城池逼近。對於這些器械,我將逐一進行介紹,講述它們各自的構造、用途以及擊敗它們的方法。

十五、龜背車是用長方木和木板制作而成的。為了避免被敵人放火,人們用生獸皮、山羊毛織的奇裏乞亞地毯或一塊一塊縫制而成的蓋布將它罩起來。在龜背車頂蓋下面則放著鐮鉤篙。由於篙的一端紮有彎彎的鐵鉤,所以它又得名鐮鉤篙。它的作用是從墻裏面把石頭鉤出來。有時候,篙頭要包一層鐵,如此它便成了攻城槌。

人們之所以稱它為攻城槌或許是因為它有一個硬邦邦的“額頭”,這個額頭能夠搗毀城墻,當然也有可能是它要依照大公羊的樣子,先朝後退幾步,然後以更加強大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向前撞擊。

龜背車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它的形狀尤其像真正的烏龜,一會兒將腦袋伸出來,一會兒卻又縮了回去,活脫脫的一個烏龜頭。它一會兒後退幾步,一會兒又將攻城槌推向前去,更有力地去撞擊城墻。

十六、古人所說的“攻城車”,跟現在士兵和蠻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卡烏齊”[2]一樣。這種器械是用輕木料組合而成的,它寬8英尺、高7英尺、長16英尺。它的頂是用木板和雙層樹枝做成的,兩側則是用樹條編就而成。這樣,它就能夠在遭到敵人的攻擊時不至於被石塊和矛穿透。為了不被敵人投射過來的燃燒物點著,它的外層則包裹著潮濕的、剛剛剝下來的獸皮,或者用破布片釘成的覆蓋物。如果攻城車數量較多,它們便會排成隊列逼近城池,而攻城的將士則在它們的掩護下,較為安全地靠近築城工事,搗毀敵人城垣的墻基。

“活動擋箭牌”是一種和拱門類似的裝備,由樹枝編織而成,上面蓋著奇裏乞亞山羊皮毯或者一般的獸皮。它由3個不大的輪子滾動開進,其中兩個輪子在前頭(所謂的“車頭部分”),一個輪子在中間。靠著這3個輪子,“活動擋箭牌”就能像大車一樣朝任何方向轉動。

攻城將士坐在上面逼近城墻,利用它來抵擋射箭、投石或擲矛,將守城者從胸墻趕走,力求獲得有利的戰機,架上雲梯爬上城墻頂部。由於箭和矛都是從城垣上投射過來的,所以,可以對著城垣,用泥土、木頭修築土堤。

十七、所謂“舟車”,是一種體積較小的攻城器械。將士們在它的掩護下,可以摧毀守城者的堅固防禦工事。此外,它也能用石頭、木頭和泥土填滿壕溝,並將其夯實,為活動碉樓車貼近城垣開道。

十八、(活動)碉樓車是用樹條和木板制作而成的。從外形上看,它像是一幢建築物。為了避免敵人縱火焚燒如此龐大的攻城器械,人們在它的外面蓋上一層生皮和由布片綴成的覆蓋物。這種車車體很高,寬度很寬,一般情況下,寬度為30平方英尺,有時是40平方英尺,甚至50平方英尺[3]。

它的高度不但超過了城墻的高度,甚至還要比城墻上石砌的塔樓高。按照力學定律,車體下方要裝上許多輪子,否則它是沒法辦法滾動前進的。如果說,攻城方擁有這樣的碉樓車,那麽這將對守城方形成直接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