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917(第6/11頁)

列寧擁有非凡的、剛強的性格,但他的超凡魅力並沒有體現在他的作品之中,因為就算考慮到不同文明之間在修辭上存在差別,他的作品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我們很難理解他慷慨激昂的演說是如何迷住俄國人的,但他們似乎確實癡迷於他的魅力。毫無疑問,在1917年4月,布爾什維克這個小群體中有相當多的人在一開始反對列寧的主張,因為即便是從監獄中歸來的布爾什維克,也都支持進行戰爭,但列寧最終占據了上風。他發表富有感染力的演說,事態也確實在按他的意願發展。如他所說,舊制度會犯許多錯誤,而舊制度的確犯了許多錯誤——政府的財政狀況一團糟,領取食品的隊伍失去控制,將軍們絕望地感到俄軍比德軍素質低劣,士兵們呆坐著無所事事,空腹喝著劣質飲料,銀行家和外交官們成了英法帝國主義者的奴仆。

俄國革命就是一場大規模的兵變。盡管在1917年夏天,俄軍還駐守在前線,但它完全無法發起攻擊性行動,也幾乎不能進行防禦。簡言之,在1917年8月,臨時政府試圖鎮壓布爾什維克,但即便是當時,這種鎮壓也非常混亂。稍微喬裝打扮的列寧,在芬蘭等待著混亂的結束。當各方在莫斯科大劇院召開討論俄羅斯未來的“國家會議”之時,附近許多餐館實際上都在進行罷工。隨著秋天腳步的深入,蘇維埃成了剩下的唯一一個有組織的機構。到此時,布爾什維克已經控制了蘇維埃。公歷11月7日,它的部隊廢止了臨時政府。在實際“奪取政權”過程中的死亡人數,甚至要少於在拍攝紀念十月革命10周年的電影時擠踏而死的人數。

協約國方面會對發生在俄國的動蕩作何反應呢?美國人完全沒有準備,法國人還在舔舐他們自己的傷口。意軍在8月發起了第十一次伊松佐河戰役,在的裏雅斯特北面的貝恩西查台地(Bainsizza plateau)向前推進了5英裏,但造成了兩倍於奧軍的傷亡,於是意軍停止了進攻。只有英軍還有力量采取大規模的行動。在1917年夏天,他們確實在佛蘭德斯地區取得了進展。英軍的行動與俄國局勢有關,也與美國人有關,因為英國人總的目標是在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歐洲的戰局攪亂之前,贏得戰爭並推行一種英國式的和平。勞合·喬治出任首相後命令避免軍事冒險,但在實際過程中又聽任其發生。“帕斯尚爾(Passchendaele)”已載入歷史,這是一個小村莊的名字,坐落在當地具有一定戰術價值的一條山脊上。在3個月的戰鬥、造成40萬人員傷亡之後,英軍占領了這個村莊。這或許是英軍戰略行動的最小目標[85]。

黑格將軍確實一直渴望英法聯軍能夠在佛蘭德斯地區取得進展,這種想法本身也合情合理。伊普爾突出部不易防守,由於德軍占領著梅西訥嶺(Messines ridge),能夠從他們那一側向伊普爾開火,造成英軍每周有7 000人傷亡,這還是“正常損耗”。伊普爾離荷蘭邊境並不遠,換言之,如果能夠占領比利時沿海地帶,就能夠解決掉澤布魯日的德軍潛艇基地。英軍的計劃本身不是無的放矢,而且現在,他們在利用炮擊松動敵軍防禦方面,已有了大量的經驗,此外,他們還擁有數百萬發炮彈。但英軍要發動攻勢的整個地區,被稱作低地國家,這有非常充足的理由——因為這個地區形成於海上,地下水位接近地表。如果炮彈擊穿地表在地下水中爆炸,就會出現泥漿。如果遇到持續的降雨,當地就會成為一片沼澤。

和往常一樣,最初的成功往往會把將軍們誘進災難之中。在一場史詩般的持續奮戰中,英軍坑道工兵在梅西訥嶺下面不斷地進行挖掘,在坑道中埋下21個用來爆破的巨大地雷,塞滿了100萬噸炸藥。軍官們按照梅西訥嶺的比例模型對步兵進行細心訓練,而現場的第二集團軍的指揮官普盧默是一位小心謹慎、足智多謀的將軍,他關注細節,沒有浮誇的野心。6月7日,英軍引爆地雷中的炸藥,爆炸聲震耳欲聾,倫敦都能聽到。與此同時,英軍大規模的連續炮擊讓德軍的排炮黯然失色。德軍隨之瓦解並開始撤離,這樣就把能夠進行射擊的高地讓給了英軍,英軍到伊普爾的攻擊路線更加安全了。但和往常一樣,在取得最初的勝利之後,英軍的進攻卻漸漸停了下來,黑格將軍又一次丟棄了已取得的優勢。

當時,在英軍發起下一輪進攻之前,出現了非常奇怪的間隔——一直持續到7月31日英軍都沒有發起進攻。在此期間,德軍加強了防禦:他們采用的方式令人畏懼和驚嘆,十分復雜,這種方式在後來成為德軍強化防禦的慣用手段——在五六公裏的範圍內,密集地挖掘戰壕,並用混凝土建造配有重機槍的“彈藥盒”(英國人對這類防禦建築的稱呼),這樣就能夠把各個火力點連接成一個對進攻者造成致命(和出其意料)的火力網。當然,這些防禦方法需要一定的巧計。如果防守的前線過於脆弱,防禦者可能會變得士氣低落,他們會以為他們是人肉盾牌;如果防守的前線極為堅固,防禦者會被密集的火力消滅掉——一般是復雜的轟炸(俄國人估算過,擊穿一個金屬障礙物,需要25 000發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