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地區(第3/7頁)

依據要求,中小學也必須教授類似的課程。教育部會對學生的再教育情況進行專門檢查。學生只有在再教育課程的考試中取得及格分數,才能繼續上學。那些在日軍占領期間已經畢業的大學生和中學生必須參加筆試形式的三民主義考試,通過考試之後,他們的文憑才會被承認。同樣,教師也要參加專業能力以及對國民黨忠誠度的測試。

人們爭論的不僅僅是再教育計劃本身,而是政府使那些接受再教育的人蒙上了汙名,讓他們感到恥辱。在宣布這一計劃時,教育部聲稱,所有曾在日占區學校上過課的學生都受到了敵人宣傳的腐蝕,只有當這些學生接受了再教育,思想得到凈化之後,他們才可以繼續下一步的學業。

政府對教育部的做法表示支持,政府官員將那些被強迫“清洗思想汙點”的青年稱作“偽政權學生”。[106]一次,一個“偽大學畢業生”代表團找到委員長北平行轅的秘書長,對政府規定的強制性考試表示抗議。這位官員告訴學生,他們有兩重不幸。首先,在日本占領時期,他們留在了北平。其次,他們家境貧窮,上不起北平三所私立大學。[107]由於日占區的私立學校相比於公立學校具有更大程度的獨立性,較少受偽政府的幹預,因此私立學校學生並不需要接受那麽嚴格的再教育培訓。

政府的“再教育”政策激起學生們強烈的不滿和反對。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和市民精英都表達了他們的憤慨。其中包括燕京大學的校長、美國傳教士兼教育家司徒雷登(他隨後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公開表示,如果說偽政府學校對學生有什麽影響的話,唯一的影響就是在那裏上學的學生變得更加抗日。他還指出,政府這麽做是自絕於年輕人,把他們中的許多人推到共產黨那一邊。[108]

南京、上海、北平、天津和其他地方的學生舉行了集會和遊行,來表達不滿。最早的示威遊行是由前面提到的北平“偽大學”畢業生發起的。這些學生是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校友聯合會的成員,他們發表了一項聲明,要求當局“合理對待”光復地區的學生。校友聯合會就這一問題與當局進行了交涉,並組織了一次學生會議,參加者主要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北平當局最終同意修改一系列規定,取消了原來的筆試考試,但學生仍要完成一篇有關三民主義的閱讀報告以及不少於兩萬字的本專業論文。北平的大學生接受了新規定。但那些畢業的學生則無法接受,聲稱他們仍在為不應由他們負責的事蒙受恥辱。他們成立了一個協會,並創辦雜志,公開地表達自己的不滿。[109]

12月下旬,青島一所學校的教師被當局槍殺,情況變得更糟糕了。事情是這樣的,警察向一群此前在偽政府注冊的中小學教師和學生開槍,造成了這一慘劇。這些教師和學生當時正在張貼告示,向人們解釋他們為什麽反對政府強制性的考試措施。槍擊事件後,青島的所有學生都開始罷課,他們得到了青島市民和其他城市的大力支持。[110]

12月31日,天津的幾千名中學生在市教育局進行了兩個小時的示威,抗議當局的甄審活動。政府最終在六個方面做出了讓步,其中包括政府不再對天津的學生和教師進行特別考核。[111]同樣,在上海,學生和教師日益強烈的不滿也迫使當地的教育部門向教育部請示,要求適當地放寬“再教育”計劃。一家上海當地報紙指出,當局至少應該不再使用“甄審”這個詞。這個詞的廢除將極大地減少光復地區學生和教師對政府的不滿和怨恨。

盡管如此,在第二年夏天,中央政府仍然要求光復地區的各省對日據期間登記在冊的所有中學畢業生進行考核,重新確認他們的學位資格。然而,此時許多地方的考核只是一種形式。例如,在河北,這種考核只要求學生提交一篇三民主義的書面報告、畢業證和本人最近的照片。那些報告和記錄被認為合格的學生可以拿到正式的文憑,沒有合格的學生將接受再教育。如果學生拒絕參加考核,他的中學畢業證書將不被承認。[112]

青島的槍擊事件發生後不久,天津的一家報紙對這些措施引起的憤怒進行了總結。抗戰勝利後,光復地區的民眾開始感到,和撤到內地的人相比,自己被政府視作了二等公民。從內地返回的第一批接收官員的做法加深了這種感覺。接收官員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但這些有權勢者的行為並沒有顯示出他們在任何方面比當地人優秀。然而,正是這樣一些人,可以對本地教師和學生進行隨意的裁決,並在他們的履歷上加上將伴隨他們整個職業生涯的汙點。在這種情況下,知識分子很自然會表示強烈的抗議。一家報紙評論道:“鑒於青島事件的教訓以及光復地區人民的心理,我們希望政府不要只想著審查教師和學生,而要多考慮考慮官員的腐敗和其他更重要的事情。”[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