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第3/7頁)

年都過了,朝廷卻遲遲未派出新知府,更別提救濟糧了。

在新任知府來之前,樓喻本來是不打算大動幹戈的。

可眼下這情況,又不能棄滄州百姓於不顧。

朝廷等得了,滄州百姓等不了。

樓喻左思右想,終於決定不再等下去。

他攜帶大批物資以及匠人,領周滿等一千府兵,從慶州趕往滄州。

慶州界內沒有大股流匪,滄州叛軍被俘,自然也不會出現流匪,這一路上都很順暢。

慶軍依舊在城外駐紮,只有小部分留守城內。

樓喻到時,霍延正帶人在城內清理殘局。

叛軍燒殺搶掠,不少民居都被燒毀,獨留一些斷壁殘垣,根本無法住人。

就算日後重建,也得先收拾清理出來。

這段時日,慶軍的所作所為,滄州百姓都看在眼裏,刻在心裏。

他們入城後沒有進行任何搶奪,他們從叛軍手裏解救了被欺壓的老百姓,他們默默無聞地清理城池。

因為這些,滄州百姓大多自發聽從慶軍指揮,同他們一起重建家園。

說是重建,但如今滄州城內百姓十不存五,城外鄉野遭受搶掠更加嚴重,不少百姓都逃離家園,說不定再也不回來了。

能逃走的大多是青壯年,留下來的多是老弱病殘。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重建怎麽開展?

總不能所有事都由慶軍來做吧?

他們天天也很忙的。

城門被撞破,要換新的;房子被燒毀,要建新的;府衙被破壞,也得重新修繕。

凡此種種,都需要許多原料和工匠。

好在樓喻這次帶來不少物資和匠人,可以提供短期援助。

霍延快馬趕到營帳,掀簾而入,就見到樓喻伏案寫字。

一陣寒風見勢鉆入。

樓喻擡起頭,眉眼皆生笑意:“你這仗打得也太快了,快來坐。”

“殿下怎麽來了?”霍延在他對面坐下。

樓喻道:“我總得親自來看看滄州城什麽樣子。阿蔚怎麽樣了?”

“前幾日滄王、滄王妃下葬後,他就一直待在府中。”

霍延言簡意賅,他對其余人並不沒有太過在意。

“等會兒我去見見他。”

樓喻單手支頤,望著霍延,“朝廷下令滄州事務暫由‘韓昀’代理,在新任知府來之前,咱們還是可以做點事兒的。”

“嗯,府衙相關書冊我都整理好了。”霍延道。

樓喻由衷感嘆,霍延總是能提前猜出他的意圖,並默默執行。

他確實需要翻閱滄州府的一些文書及案冊,了解滄州府各行各業的情形,才能采取更加具有針對性的重建措施。

“那就先去府衙。”樓喻興沖沖起身。

霍延問:“倘若到時候新任知府要與‘韓昀’交接事務,該如何?”

“不如何。”

樓喻已經考慮過了。

朝廷之所以遲遲不能定下知府人選,可見有很多人不願過來,願意過來的又沒有背景資歷。

如此,最終的結果無非有三。

一是,朝廷故技重施,既然韓昀能夠總管兩州軍務,那麽郭濂也可以總掌兩州政務。

二是,朝廷最終決定派遣新任知府,但這個知府原本無權無勢,只是個小人物。

三是,有權有勢又有膽量的人,主動請纓來當滄州知府。

一和二對樓喻來說是有利的,在這兩種假設下,他都可以順利掌控滄州。

三就有些棘手了。

雖然真正的韓昀沒死,但樓喻也不指望他能配合自己演戲。

韓昀不出面,新任知府怎麽可能看不出端倪?

只要一封奏疏,樓喻所作所為就會暴露得徹底。

但樓喻已經暗暗做了決定。

“只要對方配合我重建滄州,我便與他井水不犯河水,要是不顧百姓生死,只顧著參我一本,那就……”

余下的話樓喻沒有繼續說,霍延卻聽明白了。

他不覺得有什麽。

要成大事,總是需要流血犧牲的,不管流的是己方的血還是對手的血。

兩人一同前往府衙。

府衙大部分官吏都被殘忍殺害,只有小部分正巧因外出辦事,反而躲過一劫。

在慶軍的指揮下,小吏們仔細清理府衙各處。

內堂是知府及一眾官員的辦公室。

叛軍洗劫後,這裏書架桌椅倒了一地,有不少書冊被撕毀燒毀,滿室狼藉。

眼下已大致恢復原樣,只是有些被損毀的書冊已經很難還原了。

樓喻快速翻閱案冊,稍稍了解了滄州的基本情況。

滄州基本都是平原,地勢平坦,有河流經過,是以耕地眾多,農業相對比慶州要發達。

滄州同樣靠海,但和慶州的區別是,滄州沒建鹽場,而是在海岸修築了海運港口,是以滄州的造船業和海運業非常發達。

有了對外港口,滄州的經濟便富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