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莫欺少年窮

海津。二月初。

數百年前,海津不過是個小小無名漁村。因天子遷都,一躍成為拱衛京師鎖鑰之地。又因其緊鄰內海,是個天然良港,更兼連接南北大運河與京師水道,乃前朝漕鹽稅銀轉運之所,故得以飛速發展,成為華夏北方軍事重鎮,一等一的繁華商埠。數十年前,列強初至,此地名列第一批對外通商口岸,如今已成為華夏最為發達的兩座大都市之一,與南方申城並稱雙璧。

剛過完年,天氣依舊冷得很。街邊光禿禿的樹梢上掛著退了色的鞭炮紙屑。河面尚未完全破冰,沿岸商戶也有許多還沒開張。因不少商戶老板來自外埠,舉家回鄉過年,這時候多半尚在返津途中。

只不過正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生意人更講究搶占先機。碼頭上已經停著幾排畜力貨車,岸邊也泊著幾艘滿載貨物的汽輪。等待派活的苦力們紮堆候在空地上,活少人多,正圍住管事者吵鬧不休,硬是將空曠的碼頭渲染出一片人聲鼎沸。

顏幼卿遠遠觀察了一下情形,便明白僧多粥少之下,定然沒有自己這個臨時外來者插一腳的機會。尋個偏僻角落坐下,將馬兒韁繩牽在手裏,心頭默默盤算。

他一過正月十五便出了門,錢物都留給嫂嫂,一人一馬相伴上路。本打算沿途做做散工掙點盤纏,一路北上海津。卻不知出來得早了,年後正是淡季,活兒不好找得很。空有一身本事,奈何過去做的是山匪路霸,於普通生計方面實在生疏。好不容易抵達海津,境況可說十分窘迫。路上倒是有人相中了他的馬,欲出錢買下,只是他舍不得。最落魄的時候,自己餓幾頓無妨,卻不肯餓著了馬。萬分不得已,也曾趁夜色潛入大戶人家的牛馬圈,偷出來幾捆草料。他自認脫胎換骨,改邪歸正,不肯再行偷竊劫掠之事。然而順手牽羊幾捆草料喂馬,倒沒怎麽放在心上。

顏幼卿從懷裏掏出個幹饃啃兩口。有報童在寒風中吆喝著經過:“賣報!賣報!三文錢看本埠奇聞,五文錢看洋人奇事!新春特刊,免費白送!”那報童奔著已開張的鋪面而去,直接無視了坐在路邊的流浪漢。

顏幼卿把人叫住:“賣報小哥,敢問你賣的是誰家報紙?”

報童打量他一眼,揚起下巴:“甭問我誰家報紙,保管應有盡有。《海津快報》三文錢,看本埠最新要聞;《醒時雜談》三文錢,看市井奇聞趣事;《東方時務》五文錢,看國內國外大事;洋人的《塞爾特報》,有錢也不能賣給你,洋行裏的大人們預訂了。還有最新創刊的《時聞盡覽》,也是三文錢,不過另有《新春特刊》,免費白送。”

顏幼卿摸摸口袋,雖然不好意思,還是赧顏開口:“勞煩小哥,那免費的《新春特刊》,可否送我一份?”

報童嗤笑一聲:“你要買了三文錢的《時聞盡覽》,才有免費白送的《新春特刊》。一份報紙,搭一份特刊。我白給了你,下一個買報的客人怎麽辦?”

顏幼卿就當沒聽見他的奚落,從口袋裏摸出三文錢:“那便來一份《時聞盡覽》。”

北方自遜帝退位,祁大統帥還沒來得及改換幣制,前朝“正興通寶”通行無阻。顏幼卿口袋裏,也只剩了十幾個銅板,頂多支撐兩天。他本沒有讀報的習慣,進入海津之後,道聽途說,知道如今許多商行工坊都會將招攬人手的消息刊登在報紙上,廣而告之,名曰“廣告”。這廣告很顯然是給識字的人看的。顏幼卿不止一次被以貌取人者嫌棄個頭瘦小,以為他幹不了力氣活,看見報童經過,倒是受了啟發:自己能寫會算,何不幹脆花點工夫,找個需要識文斷字的活兒,掙的工錢還能多些。

他手裏拿著報紙,徑直翻找廣告消息。海津是整個北方經濟中心,四方輻輳,夷夏薈萃,商業極其發達。《時聞盡覽》雖是新近創刊,商務民生領域恰是其所長,此類招聘廣告當真不少,抄寫書記、店員、賬房、秘書、通譯……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個通洋文的商行買辦協理,月薪至少大洋三十五塊。

顏幼卿嘆口氣,不由得想起安裕容——那樣的人想要找活掙錢,可真是太容易了。如自己這般,若能當個書記或者店員,一個月拿八塊十塊銀元,還得謝天謝地。

大多數發布招人廣告的商行就位於碼頭附近。事實上,自碼頭兩岸往城市內部延伸,數條道路交織成一片網狀街區,形成了海津最為熱鬧繁華的商業地帶。內海與運河在此匯集,又因其處於整座城市下方,故當地人稱之為“下河口”。

顏幼卿拿著廣告,一路打聽,按圖索驥,挨家上門詢問。這回人家倒是不嫌他個頭瘦小了,見了面只問兩個問題,首先問多大了,然後問從前幹過沒有。連續被幾家掌櫃或直接或委婉地拒絕後,顏幼卿大概也明白是怎麽回事了。無非因為自己年少識淺,縱然算術文字再好,老板也信不過,不敢任用。他有點無奈,甚至想幹脆回頭,也像別的苦力一般,圍住管事不放,好賴討份搬運的活兒。個頭瘦小不是問題,當場表現一番,不怕沒有人要。只是賣力氣掙錢太慢,頂多養活自己,其他可就談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