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桂香烹肥蟹(第3/4頁)

裁縫便滔滔不絕介紹開來:“若只是平日出門遊散,二粒或三粒紐扣的單排西裝,用帶小點花或細條紋的綿軟羊毛料,若是出門訪友或赴茶會,穿深色光面細毛料。辦公要穿四粒紐扣的雙排西裝,最好是藏青色嗶嘰呢。婚喪大禮有大禮服,駕車出行有出行服。另有各類不同式樣背心、禮帽、鞋襪搭配……”

顏幼卿在裁縫說到光面細毛料時便一頭霧水,不知所雲地出去了。他在海津洋行裏幹過不短時日,但接觸的並非服裝面料,反正尺寸已經量完,自己也插不上別的話,任憑峻軒兄做主便是。

滿福嫂搬了個菜墩子在廚房門口剁魚茸,預備做丸子。陳阿公坐在一邊破篾,說是要織鬥笠。都是精細活,顏幼卿蹲在近旁,瞧得津津有味。他被安裕容圈在屋裏養了一個多月,臉上身上長了兩斤肉,膚色也白皙不少。這時露出滿臉好奇興味,少年氣十足。陳阿公抽出幾根細長的青篾皮,手指纏繞,三下兩下編了個精巧的蚱蜢籠,不過半個巴掌大,遞給他:“小少爺,拿去玩罷。”轉頭接著與滿福嫂說話。

顏幼卿高高興興接了,捧在手裏把玩一陣,才回過味來:這是拿他當小孩子打發呢。有點哭笑不得,心裏倒也並不介意,仍然蹲在旁邊,一面看他們手上做活,一面聽嘴裏閑聊。

“胡裁縫帶過來的洋花布,好看得很。我扯了幾尺,給小囡絮棉花做襖子穿。自己做,還省工錢。”

“幾個錢一尺?”

“兩角三角一尺,看花色。”

陳阿公吃了一驚:“那不是比土布還便宜?”本村以種稻為業,兼種菜養魚。要裁布做衣,通常從附近別的村莊采買。

“正是哩。洋綢也便宜。玉家少爺這一來,尚老爺給的賞錢攢一攢,下年說不定能買半匹。”

“買那個作甚?出客都穿不上。”

“給阿公阿婆做壽衣呐。”

陳阿公聞言露出十分羨慕神色:“你家公婆倒是好命。”過一會兒,又道,“洋布洋綢怎的這般便宜?便宜賣好貨,那洋人能有這好心?”

“誰知道呢……”

顏幼卿忍不住道:“洋布洋綢是機器制作,比人工快得多。”

滿福嫂自認為懂了,忙點頭道:“那機器不用吃飯也不用睡覺,可不比人工快?聽說上下幾個村,如今都不養蠶也不紡紗了,不但賺不了錢,還倒貼錢。”

陳阿公道:“買機器難道不用錢麽?洋人機器,也不便宜罷?那洋老板從哪裏賺錢?”

這回顏幼卿也答不上來了。

滿福嫂的丈夫林滿福,每隔三五天便往清灣鎮江南藝術專門學校送一船蔬菜魚蝦。安裕容聽說映碧湖除了魚蝦,螃蟹也不錯,正是肥美時候,便問能不能搭滿福哥的船去湖裏現買現煮。正好天冷菜蔬品種減少,船上騰出些地方,勉強能多坐兩個人。

安裕容問:“藝專外人能進去麽?”

“我林滿福可不是外人,藝專食堂的廚子是我表哥,我還跟校長說過話哩。二位少爺是尚老爺的貴客,自然也不是外人。”

“那就拜托滿福哥,我們也進藝專校園參觀參觀。不知藝專校長尊姓大名?”

“校長姓葉,是個大學者,大畫家哩。看我送的蘿蔔白菜長得水靈,特地叫我送了幾兜去他家裏。誰知道人家不為了吃,為了畫畫兒!我看他家裏掛的畫兒,畫得可好,比真的還真。”

再聊下去,卻沒有更多訊息了。安裕容對江南地界文化人不熟,尋思回頭有機會問問尚古之。

二十裏水路,天氣晴好,雖然載滿貨物,個把時辰也到了。江南藝術專門學校並不在清灣鎮中心,河岸邊一個小小碼頭,離學校後門不過幾十步。林滿福先去後廚叫人卸貨,再與看門的校工打個招呼,將兩位玉少爺送進校園,約定兩刻鐘後還在後門口匯合。

此時正是上課時間,校園內十分清靜。學校規模不大,僅一棟二層小樓,並兩排平房,中間一個小花園,一覽無余。房屋白墻青瓦,翹檐曲欄,頗具華夏傳統特色。而花園則呈長方形,四角各矗立一個西洋古典式圓柱,頂端種盆蘭草。中間一尊西洋人物雕像,神情莊重,衣衫半掩,姿態撩人。圓柱與雕像皆以漢白玉制成,花紋繁復華麗,與華夏本土風格迥乎不同。

“東西合璧,果然是藝術學校。”安裕容向顏幼卿道。

“這個雕像和柱子,與從前你給我的那本西洋小說插畫十分相似。”

“西洋大陸諸國,文化同源,古典風格的東西,大同小異。那本書你一直留著呢?”

“嗯,去京師前夕,請嫂嫂幫忙收起來了。”

“看完了?”

“沒,磕磕絆絆看了些。”

安裕容忽地笑了:“那可不是本什麽正經書……皞兒、華兒也開始學西文了罷?千萬別叫他們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