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選錯了人?(第2/5頁)

化名明潛的朱載墌,還有名喚張風、戚雲的兩人,就此開始他們的旅程。

而此時,各省總督及左布政使都陸續啟程,趕赴京城。

嘉靖十九年的大國策會議要於十一月正式舉行了,今年非同小可。

此前的大察、陛下的三問,現在漸漸變為一個明確的信號,風已經吹到這些地方大員們都知道。

今年,要立一個君臣都得共遵的憲條。而過去讓歷朝歷代皇帝都很忌諱的一件事,如今皇帝要主動地提出來:大明,要成立一個天下大同黨。

唐順之也從歸化城出發了。

京城裏,萬壽聖節已經過去,那運動會還在繼續。

雖然如今也邀請了各藩國派人參賽,但大明地廣人稠,那諸多項目,當然還是大多以大明選手勝出為主。

只是若某個小國選手偶有斬獲,縱然不是頭名,也會引得該國使者欣喜若狂。與此同時,自然是大明百姓對於本國選手不能包攬三甲的狂罵。

這其中,朵顏部奪了馬賽頭籌的事情更引得議論紛紛。

“以前缺好馬,現在不缺了吧?怎麽還讓韃子奪了頭籌?臉都不要了!”

“話不能這麽講,這朵顏部如今也是大明之臣了,不算外藩。這不跟大明奪了頭籌一樣嗎?”

“能一樣嗎?漢人奪了頭籌才算!”

“這你們就不懂了吧?群牧監雇了朵顏騎手來參賽,實則是為了賣好馬!他們近水樓台,好馬是最多的。這回其他各家心裏不服氣,他們的馬不就能賣個更高價格了?”

“……群牧監不要臉!難道就不能雇個漢人好騎手?”

“就是要大夥心裏憋著氣啊!不氣,怎麽能逼著其他各家來回報仇雪恨?他們要是還輸,咱還買不買他們的貨了?”

“可那不是各省選來參賽的嗎?跟買不買他們的貨有什麽關系?”

“各省要員不要顏面的?這些事本來就不算要務,還不都是和各家企業、商行合作。如今我大山東不服,回去就請鄉賢院的人問問督台,今年怎麽把頭籌丟了!”

“……”

京城百姓屬於相對各富的一個群裏,新的娛樂離他們如此之近,談資越來越多。

依托輕重工園打下的根基,還有漕運、直道、河運局、轉運行建立起來的物流優勢,在京城做工的人很多。

過去是在田地裏吃苦,如今在那些大企業和民間富商們辦的廠裏做工雖然依舊不輕松,但畢竟能有紮紮實實的通寶甚至銀元拿到手。

趁著這寰宇運動會和萬壽聖節的熱度,眼下京城裏熱鬧非凡。

明年要參加會試的士子們也不願錯過這場盛事,大多是今年夏天就提前到了京城。

看著外藩使節大肆采買大明好物,而那些大小書局竟似毫不設禁、任由他們買,士子們只感覺難以置信。

不怕這些外藩把大明的長處都學了去?

他們也就只在這段時間尤其熱鬧的大戲院、小戲樓裏議論紛紛。

京城的戲目和新曲聽不完,而但凡上了档次的酒樓,也都必定有說書人、舞女和操琴獻曲的人,這是南北兩京以及一些大城市最近幾年才開始流行的風潮。

“臣以為,這奢靡之風有些過了!”

禦書房裏,楊慎板著臉說道:“臣雖深知陛下大興文藝是要以文化吸聚外藩民心,然未見其效先傷大明風化!如今各省舉子齊聚京城,不思多多請益學問各證得失,反倒流連戲院樂不思蜀。長此以往,大明焉得賢才?”

他是來和皇帝溝通他接任總輔之後的大政方向的,其中就有約束嬉樂之事這一條。

朱厚熜不以為意:“與其在這方面用力,不如擴大基礎教育。大明人才這麽多,從來不缺自律的。縱欲享樂的,科舉也考不好,怕什麽?”

“也浪費錢財!”楊慎堅持道,“至少也要對這些場所課以重稅!”

“……這些具體的,你們先商議。總之這文化大業,不能一棒子打死。朝廷還是要做好引導,這不是要成立天下大同黨了嗎?你們做好宣傳,讓心有志向的年輕人多多自律才是。沒這些之前,他們逛青樓勾欄,還不是一樣?”

朱厚熜心累,楊慎也心累。

這幾屆重臣們最感到為難的,就是當官不比以前輕松了。要面對的情況,以前很多都沒有,或者也與現在大不同。

就好比現在,去看戲、聽曲、賞舞,跟過去逛青樓勾欄一樣嗎?

本質上雖然都是玩,但現在朝廷鼓勵文化事業,他們還都振振有詞呢。

再加上如今秀才、舉人、各省大學院畢業生……大明官僚擴編之後,他們的出路變多了。就算考進士由於舉人規模的擴大而變得更難,那大不了就不考了唄。舉人也可以做官,舉人升官的天花板也比以前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