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一更)

殿試當日, 天將微微亮,謝見君同季宴禮一道兒乘坐馬車,往皇城中去。

馬車只能到內城腳下, 要進入內城, 則要由禮部官員引路, 步行入內。

謝見君名次為單, 走左掖門, 季宴禮名次為雙數, 故而走右掖門,正中間的午門,乃是聖上禦道,官員百姓皆不得踏足。

入內城後,有單獨的內廷宦官帶一眾舉子們入偏殿, 先行教授面見聖上的禮節。這些禮節,師文宣已經提前尋公公, 提點過他二人, 如今便是跟著其余人比劃比劃, 鞏固一番便是。

寅時,

捧題官以及內閣官,由內閣經中左門入保和殿,將皇上從內閣大學士擬定的數道殿試題目中的欽命之題,先行陳於殿內東旁黃案上。

新進貢士由鴻臚寺官引導至丹陛兩旁排列, 照舊是依照著會試時的名次,單數者位列東側,雙數者位列西側。

謝見君猶如提線木偶一般, 任由內廷宦官安置來,安置去, 好不容易盼到聖上禦殿,作樂鳴鞭。

依著方才臨時抱佛腳學來的禮儀,三百名貢士齊齊面向聖上,行三叩九拜之禮以示敬畏之心。說是行禮,自始至終,都不得擡眸,面見聖顏,唯有在叩拜時,才能在余光中瞥見一抹威嚴的明黃。

腳下的青石磚冰涼堅硬,這一通叩下來可不好受,他只恨自己早起時,擔心殿前失儀,沒能把師母縫制的護膝戴上,若是如季宴禮那般聰明,這會兒好歹還能遮擋一二寒氣。

禮畢,聖上起駕回宮。

禮部官員上前散卷,眾貢士們不得起身,跪受行三拜之禮。

縱然膝蓋處仿若萬千蟲蟻侵蝕,謝見君也只得咬著牙挺直了肩背,雙手接過考卷,而後跟在禮部官員身後,步伐輕緩地入保和殿。

殿內每張試桌上皆擺放著一捧麥穗,一捧稻谷,眾人一時茫茫然,不知其意。

謝見君入座後,忙將八頁考卷翻到最後,除去例行的策問之體,此次殿試,還增加了一道農桑題,即要求入殿試的貢士們簡述麥子與稻谷的生長時節,以及如何分辨新米和陳米。

頭回見這樣的題目,即便一向從容如他,也不免有些咋舌,但因著試桌之間都有帷幕避開,自是也瞧不見旁個舉子,謝見君便將此題先擱置在一旁。

考卷第一頁須得書寫應試者的姓名,年齡,籍貫和三代履歷,得益於當年在福水村時,有謝禮幫忙查戶籍,這些信息他已然熟讀於心,書寫起來遊刃有余,並不費勁。

內廷宦官送來四個饅頭一碗清湯,自黎明入皇城,學了一個來時辰的禮儀,到這會兒滴水未進,謝見君早餓得前胸貼後背,趁著首頁考卷墨汁晾幹的功夫,他用熱湯泡軟饅頭,墊了墊叫囂的肚子。

解決溫飽問題後,他開始專注於眼前的策問。所謂“策問”,則是以聖上口吻向一眾貢士們發問,其題目內容主要是治國安邦、國計民生此等政治大事,惟務直述,限三千以上,其間不得塗改,不得汙卷,否則一律按作廢處理。

故而,他在答題時,亦是同過往幾次考試那般,將行文思路率先捋順在草稿紙上。

師文宣曾教導過他二人,殿試策問雖考究的是學生的政治見識和處事能力,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主張,但不可太過於主觀,亦不能過分強調四書五經,從而忘記去展露自身治理事物的想法和才華,須得聯系古往今來各朝各代的治國方針,加以分析對比,引經據典。

最後,獨獨要讓他倆務必時刻都記於心中的一點,便是在行文最後,贊頌當今聖上的仁厚禮賢和明章之治,俗稱為“拍馬屁”。

謝見君在前世時,這樣的論文數不清寫過多少份了,加之現今得名師指點,三千策問之題答起來還算是順暢。

殿試於太陽落山前交卷即可,午時還有白面餅子四張,梨二個,茶一巡,可比在貢院吃的要好多了。

也不知時間過去了多久,中間宦官過來送了一趟午飯,他忙著打草稿,沒顧得上吃,現下調整好落筆格式後,屏住一口氣,戰戰兢兢地謄抄到考卷上。

因著長時間保持一個下筆的姿勢,肩膀處酸脹僵硬,謝見君不得不先停筆,手背在身後揉了揉肩頭,立時就有無數官員探究的眸光齊齊聚在他身上。

他心下咯噔一聲,不著痕跡地收回手,念及這兒到底是在聖上眼皮子底下的保和殿,並非貢院裏的窄小號房,即使身子骨不適,也不能太過放肆。

那殿前失儀可是重罪,會殃及諸多官員,嚴重者,連師文宣都得受到連累。

洋洋灑灑地答完策問,他擡眸看向擺在試桌上的稻谷和麥子,不曉得聖上此舉是為何意,亦不清楚這會在殿試中占比多少,對付兩口已然放涼的午飯後,他著手應答起這突如其來,任誰都沒能想到的農桑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