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一章 “談判”

宋治的確需要快速平定隴右,事情無法再拖片刻。

他本來是預計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後,就能立即攻破隴山,擒殺魏無羨魏崇山,一舉擊潰鳳翔軍,在旦夕間確定大勢,而後傳檄平定州縣。

如今,增援的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已經不少時間,戰事卻還在僵持,這已經超過皇朝接受限度。

別的不說,僅是調撥軍糧的戶部尚書、轉運使,就已經哭著喊著要上吊了。

前方六鎮大軍,每日消耗的糧食都是定額,糧食從江南運到隴右,路上人吃馬嚼的更是天文數字,而就近的關中在國戰時期就無力承擔多少軍糧。

大軍結束隴右戰事後,從彼處返回各自藩鎮,同樣需要時間,軍糧的供應並不會因為戰事完結而立馬結束。

簡而言之,朝廷已經無糧。

雖說距離秋收已經沒有太久,但眼下朝廷根本拿不出那麽多糧食,讓六鎮大軍在隴右堅持到秋收之後糧食運達。

大軍必須盡快撤回。

一旦軍中斷糧,六鎮大軍沒了吃的,絕對不會坐等餓死,如北胡大軍般劫掠地方,一路燒殺搶奪回到本鎮,乃至順勢占據隴右、關中,割據造反,都是等閑。

到了那時,天下豈能不大亂?

天下一亂,世家們但凡不想被洪流摧毀,將被迫群起逐鹿,那就不是跟宋治談條件的問題了。

這般形勢,宋治跟世家們都看得明明白白。

聽到宋治問“有何良策”,陳詢跟韓昭同時暗松一口氣。

他倆覺得,對方這是在試探他們的口風。明知襄助魏氏的高手出自世家,宋治還這麽問,就是要他們提出條件。

如此看來,皇帝是打算跟世家談判了。

事情沒有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兩人也不必被埋伏的高手圍殺而死,經歷剛剛一場煎熬的陳詢跟韓昭,都感到一陣慶幸。

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到來,陳詢暗喜無限。

他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氣,今日這場談話將決定世家命運,由不得他不萬分小心。

“陛下,隴右戰事拖延,老臣忝為宰相,也如陛下一般憂心。事關國家社稷、江山穩固,只要能平定叛賊,老臣甘願舍掉衰朽之軀。”

陳詢先是說了一番場面話,表達世家跟皇帝的追求一樣,都是皇朝穩定——這樣大家才好享受百姓提供的榮華,見對方沒有什麽神色變化,他便接著往下說:

“遙想開朝立國之際,天下紛紛烽火連城,太祖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對天下英雄禮敬有加、一視同仁,於是各方豪傑雲集景從。

“最終匯成十三門第、十八將門,助太祖問鼎天下。

“五年國戰,陛下殫精竭慮、夙夜操勞,舉國同心同德,士人門第與將門勛貴,無不戮力而戰,期間死傷無數,可謂毀家紓難。

“大齊這才擊退北胡百萬大軍,保全了祖宗疆土與大齊社稷。”

說到這,陳詢有意停頓了片刻。

他剛剛說的這些,是在提醒宋治,沒有世家的支持,宋氏就不可能奪得江山成為皇族,也不可能戰勝外寇保全帝位。

這天下本就是世家與宋氏一起打下來保下來的,作為勝利者,權力富貴這些東西,大家理應都有一份。

就君臣名分來說,對宋氏而言,世家的功勞猶如天高,宋治怎能不善待有功之臣,反而磨刀霍霍意欲處之而後快?

既然宋治倒行逆施,那世家們群起反抗,幫一幫魏氏,表明自己的態度立場,豈不是理所應當?

這不是世家們的錯,宋治不應該怪他們,反而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

如何改正?

做足了鋪墊,陳詢說出了世家訴求:

“面對北胡百萬大軍,大齊姑且能夠戰而勝之,區區一個鳳翔軍,又何以能釀成大患?不過是小人蒙蔽了聖聽,讓我大齊皇朝無法再齊心協力而已!

“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倘若陛下能除掉這些小人,使得群臣百姓之言都能上達天聽,則宇內承平、海晏河清,國戰前的太平盛世,旦夕間便可重現!”

陳詢口中的小人,自然不是指代哪個具體的人,而是說的寒門官員整體。

說到這,陳詢伏地而拜,聲音變得悲愴,之前所言都是權力實利,接下來他開始立足大局,曉以大義:

“陛下,國戰之前,我大齊本有無數繁華,有強悍國力,就因為這些小人爭權奪利、殘害忠良,才使得朝野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大齊是一個巨人,但就因為這些人在,巨人十成之力發揮不出一成!”

“若非如此,區區北胡,化外之民蠻夷之邦,焉能趁虛而入,侵我江山,害我百姓,奪我錢糧,使皇朝蒙此大劫?

“萬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天下蒼生為念,除此小人,遵循古禮古法,以先人之道治理天下,如此,則我大齊國祚必可延綿萬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