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的實驗(第4/6頁)

到1945年12月,政府開始設法限制工人的要求,並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了。例如,16個工會在第一屆工人代表大會上提出提案,要求雇主為員工提供工作服。而政府10月發布的有關標準工資的指令已特別說明了,雇主並沒有這種義務。會議重申了政府的立場,最後做出決議,鑒於戰時的困難條件,只有郵局、鐵路、電力、電話等少數行業的工人才有權要求雇主提供工作服。要知道,當時解放區的布料尤其短缺。

房屋在當時也十分緊缺。面對工人提出的住房要求,大會只是建議雇主盡可能為員工提供集體宿舍。總的來說,由於戰爭,政府無法有效地滿足工人的住房需求。大會還做出決議,鑒於戰時的艱難,工人將無法像往常一樣,在年終拿到雙份的工資和年終獎金。

勞動條件和紀律

新政府規定,原則上成年人一天工作8小時,年輕人工作7小時。但在與戰爭直接相關的物資的生產上,允許工人“自願地”延長工作時間。例子有許多。這座城市剛剛解放,鐵路工人就開始日夜趕修嚴重受損的平綏鐵路。同樣地,紡織工人和服裝工人接到一項緊急任務,他們同意每天工作10小時,趕制幾千套軍服。1946年1月,位於張家口附近懷化鎮的新華鋼鐵廠為了增加產量,也開展了“應急生產運動”。在12月,邊區印刷廠工人的工作時間從每天8小時延長到11小時,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32]

除了采用計件工資制對工人進行物質上的激勵,政府還通過樹立勞動模範和采取勞動競賽的方法鼓勵工人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和農村的勞動英雄一樣,在勞動競賽中獲勝、創下最高生產紀錄的工人會得到政府報紙最熱烈的宣傳,並被樹立為典範。

在工會的幫助下,幾乎所有工廠都成立了學習班,政府鼓勵工人每天到學習班上課。在學習班裏,工人們主要進行政治學習,雖然也有計劃開設掃盲和技術課程。到1945年12月,大約有50家張家口企業開設了工人學習班,工人們通常每天學習一小時,時間一般設在每天早上上班前或下午下班後。由於上課要占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因此工人表現得並不像這一計劃的設計者想象的那樣積極。工會代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他們在12月的工人大會上指出,“由於寒冷的天氣”,一些工人對這樣的學習興趣不大。大會則要求工人們理解參加學習班的重要性,但承諾不使用削減工資的辦法強迫工人參加學習。

最終,政府制訂了新的勞動紀律。這些紀律包括:按時上班、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愛護設備。不能遵守這些紀律的人將受到批評和處罰。受到這種處罰的還包括一些養成“順手牽羊”習慣的煙草公司職員。首先會召開小組會議,然後召開部分員工會議,被指控犯錯的工人將在會上接受批評並當眾檢討。最後召開全體員工會議,這次會議將決定給予犯錯者怎樣的懲罰。[33]

工商業

然而,僅僅是計件工資制、樹立典型和勞動紀律,並不能確保增加產量。1946年1月,邊區黨委發布了《關於1946年大生產運動的指令》。擴大農業生產,特別是糧食和棉花的生產,是這一指令的首要目標。工業和商業生產則是第二個目標。就工業而言,主要的目標是提高棉紡品和毛紡品的生產量。在河北中部和東部的高陽和寶坻,紡織業得到了政府大力扶持,這兩個城市逐漸成為這一地區的紡織中心。該指令還要求恢復和發展輕工業,特別是那些與日用品和礦業設備相關的產業。任何願意投資或開辦企業的私人企業家,政府都表示歡迎。同樣受到歡迎的還有願意工作的所有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商業方面,主要的目標是發展貿易和恢復邊區的市場。在所有的目標中,特別提到的有張家口的騾子市場,安國(祁州)的中藥草市場,以及辛集的毛皮貿易。[34]

就邊區政府本身而言,對農業的重視超過工業,對輕工業的重視超過重工業。政府最迫切的目標是,生產至少要達到這樣的水平:維持人們的基本生活以及維持戰爭的進行。這些一般性原則決定了張家口的工業生產計劃。這一年1月,邊區工礦業管理局召集各企業的經理和董事,舉行會議,再次強調了這些原則。

張家口“生產大綱”主要包括三點。首要的一點,那些在過去四個月裏仍在運營的企業,應進一步擴大生產,停工的企業應立刻恢復生產。抗戰期間,許多工廠遭到了破壞,或被迫停工,在這些工廠中,輕工企業是第一批恢復生產的。到1946年1月,幾乎所有輕工企業都開始重新生產,但重工企業,仍有許多處於停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