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民變將起(第2/6頁)

常知縣官位雖小,道行卻不淺。

他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在針對江家,李家辦不成這麽大的事,定是江老三在京都得罪了人。

江家的根在豐州,占著“三巨頭”的地位,賑災用的現銀,家裏擺件總還在。

多年積累,雜七雜八的物件不會少。

他記得江家每年還會往京城送四次節禮,明著說是孝順爹娘,實際上,懂得都懂,就是給江老三的。

來者不善,這些東西一旦搜出來,天王老子也保不住江家。

常知縣只能撇清自己的關系。

他擠到前頭,站在馬側,仰頭拱手,問上官是誰。

兩人沒接頭,沈觀也沒舉旗,這是正常流程。

沈觀從懷裏拿出一封信,常知縣先看了印章。

吏部調任、戶部錢糧、兵部出人、聖上同意。

確認印章齊全,再才看字。

沈觀沈主事,主理此次賑災,兼任監察禦史。

沒有寫查辦貪墨啊?

他奉誰的命?

先斬後奏?

手段太臟了。

但常知縣心裏稍安。

這也說明,他們無意動他這個縣官。

常知縣跟他講理,從賑災之源說起。

“江家招了個楓江婿,他家小哥兒也心善,今年江老太爺過壽,便想辦件好事,多個由頭撞一處,也算行善積德。

“正值夏日,下官憂心民變,也怕他們在城外拖著爆發疫病,便同意了。初時以工賑災,是下官許可、監督。後有商戶聯合捐款一萬余兩,江家都列了名目——”

常知縣說著說著,腰板直了,底氣也足了。

賑災之事,他是懶了點,可江家把事兒辦得漂亮,他這縣官就能拿首功。

他是貪墨了,可銀子他還沒花。現在正在賬目上趴著,誰查都不怕。

他往後看,揚手劃拉:“縣裏百姓作證,每一分,每一文,都有名目。說下官與江家勾結,我卻是不認!”

江家貪沒貪,他就不知道了。

百姓們很給面子,這也是他們切身參與過的事,都在說“紅榜”。

紅榜賬目有明細,江家采買有名目,賬目是公開的,除卻百姓去看了,縣裏還有好多書生去了。

有人不信,還做過統計。數目相差無幾。

江家要貪,難道就貪個幾文幾兩?

大啟律法,貪墨賑災銀兩,主謀問斬,家人流放。

江家又不缺這點。

這些低低細語,幾乎要把沈觀淹沒。

他終於知道是哪裏怪了,原來是江家弄的動靜大!

恰好此時,有官兵擡著兩只木箱到了門房。

為首的小兵剛要開口稟報,沈觀就吩咐他把箱子打開。

“拿出來,開箱。”

能被擡出來的,不是貴重物件,就是銀票地契與田產。

打開看看,看誰還向著江家人。

小兵遲疑,沈觀眼神威逼。

宋明暉注意著那邊動靜,摁著江知與,不讓他越過自己,朝外大聲制止:“不能開!你們都沒升堂,我們也沒定罪,你們不能開!”

常知縣意思意思,也攔了一下:“還是先押到縣衙審問?”

沈觀偏要開。

小兵硬著頭皮開了。

一箱是賬目,一箱是當票。

宋明暉似是難堪,偏過頭,低下腦袋,江知與倔強看著那頭:“這是罪證嗎?”

放在江家的賬本,是各鋪面的盈虧,還有江府的人情往來、日常開銷。

沈觀下馬,抽查翻閱,大宗的錢財往來,記賬全是“孝敬爹娘”。

今年支出,多半都在“農莊”。

楓江百姓就在農莊。

另一箱票據,三五兩的、十幾兩的當票一堆。

超三十兩的,他只撈出來八張,都是冬季的皮襖、出鋒披風。

這點物件,毫不出格。

常知縣也對江家的家底好奇,湊近了看,心頭一跳,立刻反應過來,幫著助力。

他中氣十足,震聲驚訝:“居然是一箱當票!”

大眾對當鋪很熟悉,若非日子過不下去,誰會典當物件?

江家是豐州富商,他家怎麽悄無聲息的就窮成這樣?

腦子轉轉,就明白過來。

哦,是賑災花掉了。

賑災很耗銀子,具體要花銷多少,他們不知道。

前陣子的科普起了大作用,雖然遭災地區跟波及地區不同,可賑災就是賑災!

養一千多口人,發了工錢還包吃包住,小孩兒都能拿錢,隔兩天沾一次葷腥,這都是錢啊!

他們在很多故事裏,知道了大啟的疆土有多麽遼闊,知道了基礎的賑災流程,也清楚了距離,他們願意給朝廷時間,等一等。

可江家養著上千人,每天的花銷似流水,他家是撐不住了。

這一發現,更讓百姓們同情。

怎麽好心幫忙,散盡家財,還要被抄家問罪呢?

混在人群中的李家父子,在烈日下,背心窩裏直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