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16/23頁)

注240 李少春(1919—1975),京劇武生、老生演員。父李桂春,藝名小達子。李少春1938年拜余叔巖為師,得余親傳。老生宗余派,武生宗楊派,被視為文武兼備、不可多得的人才。

注241 寸子,也有說是指滿族婦女穿的花盆底鞋。但在對京劇蹺功的介紹中,都說蹺功就是踩寸子,是舊時男扮女的演員用來模仿女人小腳步態的。解放後已經消失,近年又有復活。參見本書劉曾復、馬崇年有關蹺的口述。

注242 西來順飯莊位於西長安街路南、當時已歇業的“南園澡堂”舊址。於民國十九年(1930年)正式開張,在當年北京的“教門”(清真)館中以“闊”而著稱。由著名廚師褚祥擔任經理,開業不久便名聞京城,褚祥對傳統回族風味的燒、蒸、烤、涮等均十分拿手,而且還有所創新。該店以獨特的清真宮廷風味和優良的服務,不久便在京城贏得了“西派”的美稱。20世紀40年代初褚祥病故,不久後西來順停業。

注243 《女店員》是老舍寫於1959年的話劇,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

注244 張秉貴(1918—1987),自1955年起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任營業員,經多年苦練,練就賣糖果時“一抓準”“一口清”的本領,被授予特級售貨員稱號,是全國勞模。張秉貴在北京一度家喻戶曉。他的櫃台總是擠滿人,很多人不是為買東西,而是專程來看他售貨。

注245 這種說法與一般所說“東富西貴”就不同了,而且不知出處。

注246 據《李德倫傳》,李宏春盡管曾經年輕有為,風雲一時,但他春風得意的時間只有七八年,隨著時局不斷變化,他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由於他不願意靠自己所學的律師專業維生,且在他生活殷實時,又不置恒產,不存錢,只知道花天酒地,到此時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只能靠典當東西、朋友幫忙度日,先是把汽車賣了,維持了幾個月,隨著生活水平不斷下降,他又幹了幾回幫人買賣房屋的“拉房纖”。到了1944年,生活每況愈下,又辭退了家裏的用人,直到1946年11月去世。與李濱所說基本相符。

注247 1947年底,國民黨在東北占據的各城市和地方相繼解放,國民黨方面遂以建立東北臨時大學、中學為名,將大批東北學生吸引到關內。1948年7月4日,《華北日報》公布消息,北平市參議會通過決議,要對東北學生進行考試,合格的編入臨時大學,不合格則編入國民黨的軍隊。東北學生認為國民黨政府顯然要把學生當炮灰,因而憤怒到極點,第二天7月5日組織大遊行,反對北平市參議會的決議,要求讀書。北平警備總司令陳某令軍隊向請願學生開槍,這就是“七五事件”。“七五事件”是繼“一二·九”之後北平學生舉行的又一次大規模學生運動。但影響、評價似乎都不能與“一二·九”相比,有關運動的起因,有說是共產黨領導的,有說是東北聯合中學發起的,至於傷亡人數,一說死8人,傷36人,也有的說遠不止此數,等等。一說是由於這場運動主要針對傅作義而起,而當時共產黨與傅作義關於北平和平解放的談判正值關鍵時期,所以唯恐這場運動影響了鬥爭的大方向,因而采取了淡化處理的方式。放在這裏,聊備一說而已。

注248 1946年12月24日發生的駐華美軍士兵強奸北大學生沈崇事件,成為全國規模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的導火索。12月30日北平學生一萬多人上街遊行示威,拉開了抗暴運動的序幕。

注249 清華大學是1949年1月10日由北平市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接管的。見《當代北京大事記》3頁。

注250 據《當代北京大事記》,北平宣告和平解放是在1月31日,國民黨軍隊全部開出城外,聽候改編;中國人民解放軍開進城內,但舉行入城式是在2月3日,而不是李濱女士所說在2月2日。見《當代北京大事記》3—4頁。

注251 五牌樓在正陽門橋南,過去老北京將前門大街也稱為五牌樓大街。1955年被拆除。北池子位於東城區,紫禁城東側。

注252 引自陳志農:《北京民俗剪紙藝術》,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2003年版,127頁。

注253 南下工作團,全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工作團,於1949年2月25日開始在北平招生。見《當代北京大事記》,6頁。

注254 《李德倫傳》也提到此事,說李德倫他們進城之後不幾天,李濱就找到北池子,非要參加工作,李德倫勸她說:“著什麽急呀,先把書念完。”但她未聽,自己跑到四野南下工作團報名參加了短期軍事、政治訓練學習。後因患肺結核,李德倫找到南下工作團駐地朝陽大學,與團部取得聯系,才把她勸住留在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