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18/23頁)

注275 這裏說的貫市即西貫市,位於北京昌平區陽坊鎮,是京郊最有歷史、最著名的回民聚居村之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京師,次日清晨慈禧太後攜光緒帝出德勝門西逃,當晚的落腳之處就是西貫市。拙作《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城郊編》“京北回族第一村”就是對該村村民所做的訪談,可參照來看。《施公案》為清代公案小說,不知著者姓名。小說中的神彈子李五姓李名昆,字公然。

注276 引自《北京舊影》,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151張。

注277 滿先生幾次談到父母的年齡時,前後都不統一,已被胡鴻保先生指出:“按此推,滿父(1898—1974),滿母(1903—1952),2003年是100歲或101歲,這種年紀的推算,全書幾乎有好幾處都不夠準確”,顯然當時被訪者較為隨意,而我當時既沒有追問,日後也沒有核對,是我的錯誤。在這裏也感謝胡先生的認真查對和批評。

注278 半壁街,清宣統年間改名為東半壁街,現稱東壁街,位於東城區。東起幸福大街,西至東唐街。

注279 北橋灣是介於三裏河大街(現為兩廣路)與興隆街間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街,長不足二百米。從地圖上看,這一地區宛然一把掃帚,而短短的北橋灣恰似這把掃帚短短的柄,確是一條從胡同到大街必經的幹路。重要的地理位置抑或正是舊時北橋灣經久繁榮的根本緣由。然而,北橋灣的繁榮又絕不同於前門、西單、王府井的奢華,只是植於尋常百姓的一種方便、一種熱鬧。北橋灣街上的店鋪很多,“羊肉床子”就有三家,“連三元”“滿三元”臨近南口。街間路西的一家,類似清真食品綜合商店,共三間門臉兒,分別經營羊肉、麻花和包子。(馮大寧:《舊京民俗北橋灣》,京報網 www.bjd.com.cn 日期:2006-12-11 11:23)還果然提到姓滿的。

注280 長春堂藥店創建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避瘟散聞名於世。全盛時期在前門外鮮魚口一帶開設棺材鋪、紙店、油鹽店等8家,掌櫃張子余被稱為北京商界四大巨子之一。

注281 阡兒路今稱阡兒胡同,位於西城區東南部,北起珠市口西街,南至永定路。清乾隆朝時稱蠟阡胡同。滿先生就讀的小學即今阡兒路小學。

注282 義溜胡同,舊稱義留胡同。位於地安門大街西側。增慶齋是當年著名的清真糕點鋪,以八寶蓮子粥最為著名。

注283 笤帚胡同清真寺位於前門外大柵欄繁華商業街的西面、前門的西南側,又稱前門清真寺,據學者對寺內碑記的考證,該寺始建於明朝。據佟洵《伊斯蘭教與北京清真寺文化》一書介紹,笤帚胡同一帶的穆斯林很多,解放前大多從事玉器、珠寶行、古玩字畫行,笤帚胡同清真寺附近原來就是一個很大的珠寶市,距清真寺不遠的東交民巷的外國人經常到這裏購買玉器、珠寶等工藝品。與滿恒亮談到的情況基本一致。該書並談到前門地區原有回民799戶,人口約2280多人,近年大多搬遷,但清真寺附近還住著三四百戶穆斯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342—346頁)

注284 下坡禮拜寺,即南下坡清真寺,參見拙作《老北京人的口述歷史·內城編》關松山的口述。

注285 牛街禮拜寺居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該寺始建於遼統和十四年,即公元996年。滿先生這篇口述作於2003年,應是距今1007年,時間算是記得相當準確了。朝代應是遼而不是明而已。

注286 乜帖(Niyah):穆斯林用語。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心願”“舉意”。指穆斯林在禮拜、封齋、施舍、朝覲宰牲、設宴待客、舉行紀念亡者儀式前,從內心發出或口頭表達的意願。中國有些地區穆斯林專指各種原因的施舍和對宗教的捐贈。

注287 按滿先生所說之事,指的是1932年的上海《南華文藝》侮教案。是年9月,南京政府鐵道部次長曾仲鳴主編的《南華早報》(1卷14期)刊載婁子匡寫的《回教徒怎麽不吃豬肉》一文,稱豬八戒是“回族的祖先”、回民是“小豬八戒”等,引起上海回民的公憤,遂派代表前往交涉,提出四點要求:一、由該社正式道歉;二、回民撰文駁斥其對回民的侮辱;三、保證今後不再有此種侮辱文字出現;四、現存該刊於禮拜寺內焚毀。消息傳到北平後,北平各界回民集議,認為此等侮教案連年發生,絕非一時一地部分回民之事,應該聯合全國回民向政府當局交涉,遂即組織華北回民護教團,向南京政府提出三點要求:一、罷免《南華早報》主編曾仲鳴所兼各職,由法院科以割裂民族、危害民國罪定罪;二、請政府勒令《南華早報》停刊;三、將撰稿人婁子匡交法院治罪。並選出4名代表赴南京請願。南京政府回應回民要求:一、作者婁子匡交法院究辦;二、《南華早報》停刊;三、政府明令全國嚴戒以後不得有同樣言行於回族;四、主編曾仲鳴確系掛名,已多次道歉,免予議處。一場轟動全國的侮教案遂告平息。滿先生的記憶雖在細節上略有參差,但大致無誤,亦可見此事給他印象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