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運動以及內戰政治(第7/11頁)

[2]毛澤東:《蔣介石政府已處在全民的包圍中》,《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35頁。可參見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24—1225頁。以下涉及《毛澤東選集》的內容均用括號標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相應頁碼。

[3]這節對“一二·一運動”的描寫參考了以下著作:胡麟:《一二·一的回憶》,第1—70頁;王念昆:《學生運動史要講話》,第64—73頁;《青年生活》,第1卷第1期,1948年12月;楊葉編:《中國學生運動的故事》,第23—33頁;阿喆:《中國現代學生運動簡史》,第108—123頁;羅伯特·佩恩(Robert Payne):《覺醒的中國》,第200—260頁;延安《解放日報》,1945年11月、12月、1946年1月。

[4]西南聯大是三所北方大學戰時的聯合體。這三所大學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它們遷至西南來逃避日本的侵占。西南聯大通常被簡稱為“聯大”。

[5]民盟建立於1941年,重組於1944年,由下列團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組成:中國青年黨、第三黨、國家社會黨(在1946年重組為民主社會黨)、救國會、中華職業教育社、由梁漱溟創建的鄉村建設協會以及很多無黨派人士。這些不同的集團都對國民黨頗有微詞,期待改良,雖然是溫和的、非革命的改良。民盟建立聯合政府和停止內戰的要求激怒了政府,後者最終在1947年10月以“串通共產黨”的名義解散了民盟。見錢端升:《中國的政府與政治》,第350—362頁;範力沛(Lyman Van Slyke):《敵人與朋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統一戰線》,第171—181頁。

[6]重慶《和平日報》,1945年11月12日。

[7]在會議上發言的教授為錢端升,他是曾就讀於哈佛的政治學教授,有國民黨背景(有人說他是一個國民黨黨員,而又有一些人說他只是在政府擔任了低級別職位),盡管如此,他經常批評政府;當時加入國家社會黨的社會學家費孝通,以及潘大逵。第四位教授的身份不確定。胡麟提到他的時候說是直言不諱的左派吳晗。但是佩恩(《覺醒的中國》,第203頁)認為第四位教授是更為保守的經濟學家伍啟元——就像錢一樣,雖然自己是國民黨的一分子,卻經常批評該黨。1945年11月29日的《新華日報》在一篇從昆明通過航空信發來的長篇報告中,同樣認為第四位演講者是伍啟元。據說他演講的內容是《關於財經形勢與內戰的關系》,他說中國已經無法承擔打一場內戰了,因為國家的財政和經濟結構將被毀壞,中國將失去成為現代工業化國家的機會。

[8]實際上有兩個特務組織。二者雖然以各自的前身為基礎,但都正式成立於1938年。關於神秘的王姓男子屬於哪個組織,沒有確切的信息來源。其中一個是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另外一個是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這兩個組織都擁有覆蓋全國的、廣泛的、互相競爭的情報收集網絡,但是最終都對蔣介石負責。他們各自的工作範疇沒有精確定義,有的時候發生重合。至少在理論上,前者專注於軍事而後者專注於國民黨黨內和黨外的民事管理,包括經濟、勞工、教育和文化事務。

“軍統”由黃埔派系掌控,更具體地說是由臭名昭著的戴笠將軍掌管。戴笠從1938年起直到1946年在飛機事故中喪生一直掌管軍統。由右翼“CC系”陳立夫陳果夫兄弟掌控的國民黨組織部則掌管著另一個局。像大多數此類的組織一樣,這些部門並不只限於消極的情報搜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兩個局都在日占區從事地下間諜活動。身處國民黨中國的外國觀察者提及整個特工體系為“蔣氏的蓋世太保”。這反映了兩個部門最被人熟知的和最令人聞風喪膽的任務,即搜查、刺探、恐嚇國統區共產黨嫌疑犯和國內批評家以及盡可能鉗制其言論。軍統局在戴笠去世後進行了一些改組。但是合並兩個機構的命令卻得不到執行,似乎是由於掌管它們的兩個派系間嫉妒爭鬥所致。陳少校在他的《金陵殘照記》第五卷《黑網錄》中描述了整個特務網的細節。更多關於國民黨派系的內容,見文後參考文獻中關於《大公報》歷史的說明。

[9]重慶《中央日報》,1945年12月6日。

[10]重慶《和平日報》,1945年12月5日。

[11]佩恩:《覺醒的中國》,第221—222頁;梁漱溟和周新民同樣提到李和關當時掌管省內事務,見《李聞案調查報告書》,第8頁。

[12]根據1945年12月9日重慶《新華時報》刊登的12月6日從昆明航寄的通訊。

[13]遇害學生紀念委員會編:《“一二·一”民主運動紀念集》。

在重慶,所有反對黨的代表參加了悼念儀式,包括:代表共產黨的董必武,代表民盟的梁漱溟,代表第三黨的章伯鈞,代表救國會的沈鈞儒。其他參與者包括郭沫若、羅隆基、柳亞子、張東蓀、章乃器以及李公樸(第二年夏天在昆明被刺)。